-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研究PPT
小组成员: 许陈陈、赵兴华、汪瑞环、张璐、赵凤玲、李森、崔晓云、马威、吕文静、蒋佩 一、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1、招聘信息的来源 从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看来,有的被调查者所了解到的招聘信息来源于学校海报;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对招聘信息的了解来源于互联网;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招聘信息的了解来源于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还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对招聘信息的了解分别来源于亲朋友好友和人才市场。 2、影响就业的因素 有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是“个人能力”占主导地位,其次有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是社会背景,有的被调查者大学生认为是“机遇 ”,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校名气 ”,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大四的同学对“个人能力”的期望值最低也超过了,这或许与他们更多的经历有关,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基础,没有“机遇 ”、“社会背景 ”和“其它因素” ,没有充足的信息来源,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大一的男生中 ,对“个人能力 ”的期望值也比较低,对学校品牌的亲睐十分高。这或许是与他们刚刚进入大学的生疏感和其他原因有关 。 3、对就业前景的看法 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有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此十分担心,还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知所措,这证明了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企业对人员需求仍然不旺,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二是由于高校“扩招 ”,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增,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11万 ,10年为630 万,大学毕业人数的迅速膨胀,势必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 。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 ,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长 。尽管如此,自中国加入WTO 后 ,每年外企公司对于所需的人才也日益增加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发展前景,所以 ,在此还是要鼓励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要充满信心。 4、就业方向仍以大中城市为首选 从目前学生的就业流向趋势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愿意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作.愿意到东北或西北边远地区工作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 5、就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从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希望到三资和私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提高很快,国企接收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大大减弱.正在逐步消弱其接收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渠道作用。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由于企业人员流动的频繁,使其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这就为具有蓬勃朝气和活力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三资、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丰厚的劳动报酬.都对大学毕业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对于有些学生将事业单位作为首选的原因,与近几年,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提高较快,工作岗位相对稳定有很大关系。但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毕业生的这种选择会随之发生变化。 6、现实与期望 毕业生在联系工作过程中,要求一步到位和一岗定终身的少了:在暂时无合适工作单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毕业生不会消极等待,宁愿先找些临时工作过渡一下;对待薪酬待遇的要求降低,为积累工作经验,对毕业第1年500~800元的低薪也表示可以接受。大部分的毕业生表示可以从事“蓝领”职业;非管理岗位不作的少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被普遍接受。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 7、择业主体意识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动性明显增强,依赖父母的社会关系、坐等机会的少了,自己不走出校门应聘、依赖学校提供就业岗位的现象逐渐减少。更多的毕业生认识到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多方拓宽就业渠道。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在联系就业单位时.毕业生们更加看中单位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长远的发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说明,毕业生择业自主意识有所增强.也开始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仍是“骑驴看唱本一走着瞧”的心态。这是就业指导课需重点开发的内容。 8、就业的选择是否根据专业对口 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不会考虑专业是否对口,还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则对专业无所谓 。 根据相关调查,专业对口是相对的问题,许多公司,有50%的技术人员都不是和他们的专业对口出身的。现在的公司更强调的是学习能力、个人发展的潜力 、对企业的认同感等。 在是否愿意选择专业不对口工作中,有些人表示愿意改行,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需求有明确定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