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
2、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B)
A以指攀草根而登 B 皆以美于徐公C不以物喜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3、句子翻译: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 )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的写法。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 》苏轼
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3、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D)
A雨雪之朝 B瀹脱粟而食之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用比喻来描写月色。把月光比作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子比作纵横交错的藻荇。 形象生动地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文: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7、如何理解文章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才会出来赏月。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三袋米的故事:
(一)1.(共4分。)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2. (选作,共3分。)(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千疮百孔破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石拱桥》_2.ppt
-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突破.doc
- :专题九非金属元素与其化合物(一).doc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项练习与答案.doc
- 爱莲说练习与答案文档.doc
-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ppt
- 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2014.doc
-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课 鸦片战争烽烟 教案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第一、二主题试题与答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3《走向战略进攻》 北师大版.ppt
- 必看最新期末试卷,你懂得:2012年8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
- 必修1(专题三)、必修3(专题四):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三民主义.ppt
- 必修2 第6章---第2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课时知能训练.doc
- 必修3 第17章 第一讲 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教材第1、2节).ppt
- 必修5第三章烃含氧衍生物附解析.doc
- 必修5与先秦诸子默写.doc
- 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崛起与对中国冲击.ppt
- 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告:义与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初探.doc
- 必修三 第十八章 第2、3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ppt
-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3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