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 量 学 习 题 集
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2007年3月
目 录
第一部分:测量学习题集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
第三章: 直线的丈量与定向 …………………………………………………………2
第四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 3
第五章: 水准测量 …………………………………………………………… 4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 5
第七章: 经纬仪及角度观测 …………………………………………………… 7
第八章: 导线测量 …………………………………………………… 9
第九章: 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 12
第十章: 三角高程测量 …………………………………………………… 14
第十一章:普通视距测量 …………………………………………………… 14
第十二章:全站仪及其应用基础 …………………………………………………… 15
第十三章:碎部测量 …………………………………………………… 15
第十四章: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 …………………………… 16
第十五章:大比例尺地形测量 ………………………………………………… 16
第二部分:测量学课间实验与实习
测量实验须知 ……………………………………………………… 17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读数 ……………………………………………………… 20
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 ……………………………………………………… 21
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 ……………………………………………………… 23
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26
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 28
实验六:测回法测水平角 ……………………………………………………… 30
实验七: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 32
实验八:竖直角观测与普通视距测量 ……………………………………………… 35
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37
实验十:CASIO fx-4800P计算器在测量中的使 …………………………………… 39
实验十一:微机导线平差计算 …………………………………………………… 39
实习十二:经纬仪配合分度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 40
实习十三:经纬仪配合展点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 46
实习十四: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 51
第三部分:CASIO fx-4简800P计算器使用介 ………………………………… 54
第四部分:测量学模拟试卷与桂林工学院《测量学》研究生考试题 …………… 60
第五部分: 测量学生产实习指导 …………………………………………… 74
附录:测量实验实习控制点分布与坐标成果表 …………………………………… 76
第一部分:测量学习题集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1、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指什么?
2、简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特性?
3、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4、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
5、测绘工程的参考面和参考线是什么?
6、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A点的高程为213.464米,若改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请重新计算A点的高程。
7、高斯投影如何分带,为什么要进行分带?
8、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9、设某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问该点位于6 投影带和3度投影带时分别为第几带,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多少?
10、若我国某处地面点A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234567.89米,Y87米,问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而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11、1956年和1980年国家高程基准分别是多少?
12、已知A点的高程为150.212m,测得B点至A点点高差为,则B点的高程是多少?
13、测量工作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意义何在,其限度是多少,若在半径为6.71KM的范围内进行测量,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则地球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