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销瓷发展变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外销瓷的发展变化 11 文博 周慧敏 111204041 我国的HYPERLINK /Clec/Itm/list-86.html陶瓷外销,从唐代开始,当时著名瓷窑邢窑、定窑、越窑、长沙窑等窑的瓷器输往国外。到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景德镇窑的瓷器在伊朗、土耳其均有收藏。明末清初,瓷器开始销往欧洲各国,而且数量巨大。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出兵平定台湾,东南各省疆吏乘机请开海禁。次年,康熙帝以开海既 “于闽粤边海生民有益” ,又可 “充闽粤兵饷,以免腹地省分转输协济之劳” ,下令准许人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首先在福建厦门,继之在广东广州、浙江宁波、江南松江,分别设立了闽、粤、浙、江 4 海关与外国通商。至此,海禁放开,中外正常贸易关系得到恢复。 清朝在开海以后,民间私人出洋贸易和口岸中外互市一度都有所发展。但从康熙末起,主要是从政治安全出发,海外政策又日趋保守,限制逐渐增多。尤其到乾隆朝以后,重新进入半闭关状态。乾隆二十年代以后更将对外贸易限制于广州一口。这也为广彩的命名奠定了基础。 清代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来华外国商船逐渐增多,当时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广州码头,于是大批外商纷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景德镇釉上彩瓷在这里与当地的铜胎画珐琅艺术相结合,融汇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现了广彩这一新的装饰形式。其特点是构图丰满、绚彩华丽、金碧辉煌。 清代外销瓷从品种来看,青花占据数量较大,此外还有各类彩瓷,粉彩、五彩等,其中加金彩的数量很多;从造型上看,一类是中国传统的器型,数量占绝大多数;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欧洲风格的器物,这占外销瓷的比例较小,如汤盆、剃须盘、奶杯、水器、双口瓶等,这些器型在国内没有发现,很可能是按订单来样烧制而成;还有一类与中国的传统瓷器造型略有差别,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在局部略有变化,造型比例略有不同,如将军罐、观音瓶等器形有不少比国内同类器型加高了。从纹饰上看,大多数纹饰都是中国传统的HYPERLINK /Vis/list-161.html绘画风格,如花卉、人物、动物等,也有部分是欧洲来样定制的图案:如一些典型的欧洲人物肖像(帝王肖像,名人肖像)、徽章、花卉(郁金香)、船纹(反映航海题材)以及清装人物图像等,这些纹饰在国内瓷器上十分少见。从沉船打捞的瓷器和国外的各大博物馆以及私人HYPERLINK /Clec/收藏家的藏品可以看出,很多外销瓷并不是一两件,而是成套的,几件、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成套的瓷器特别是餐具目前在国内也很少见到,仅存为数不多的同治等时期的官窑瓷器。 众所周知英文“China”中译原意为瓷器,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外销瓷器对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从明代万历时期开始,中国的“克拉克瓷”就远销欧洲市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粉彩和珐琅彩瓷器的烧造水平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仅在18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瓷器输入欧洲的数量在6000万件以上。清代外销既保留了中国陶瓷彩绘艺术的传统,又吸取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在瓷器外观上与同时期销于国内的瓷器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变化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这一时期的外销瓷器外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渐变的痕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一、外销瓷器的外观变化 1、题材变化:由于国外定烧客户的政治观念、宗教信仰、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皆不同于国内民众,故外销瓷器与内销瓷器的题材往往有所不同。这些差异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国外人文习俗的主题元素反映:清代大量的内销瓷器都沿用了明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人物、山水、花卉、禽鸟等题材,销往别国的瓷器,却弥散着浓郁的异国风情。例如十七世纪在欧洲广受欢迎的珐琅彩瓷上,出现了西洋珍禽鹦鹉的图案。相类的舶来题材内容也大量出现在同时代的青花外销瓷盘上:如荷兰在爪哇的殖民据点,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英国的乡村风景,欧洲的生活场景…… (2)宗教与神话的传播:十六世纪中叶,教会在中国订烧的许多宗教用途的瓷器,开创了外销瓷上出现宗教题材的先河,这些瓷器的主题多取材于圣经的插图、版画或欧洲本土瓷器描绘的宗教场景。十八世纪中后期,神话场景在销往欧洲的外销瓷上大行其道,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欧洲脍炙人口的神话情节纷纷登上外销瓷的舞台。 (3)凸显家族荣耀的纹章瓷:1720~1830年,欧洲对饰有家族徽章的纹章瓷的需求达到顶峰。这时的纹章瓷多运用彩瓷描金的手法,精美别致、富丽堂皇。例如1733年的英格兰赛洛普郡科顿李氏家族纹章瓷盘,瓷盘中心的家族徽章周围绘有精致的广州和伦敦两个城市的港口,两者都是十八世纪最重要的对华贸易港。 2、使用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