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外科学课件-痈.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课件-痈.ppt

初起 金黄膏外敷。 溃后 用八二丹或九一丹,并用药线引流,外盖红油膏或青黛膏;脓腐已尽,用生肌散、白玉膏。 成漏 疮口中可插入七三丹药线化腐提脓。待脓腐脱尽后,加用垫棉法促使管腔闭合。 (1)参照“一般痈”。 (2)手术疗法:久不收口者,可行瘘管切除术或修补术等手术治疗。 1.临床表现 初起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边界清楚,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坚硬。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 成脓成脓期在7d左右。化脓之际,则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熟。伴发热持续不退,口渴,便秘溲赤。 溃后溃后出脓,脓液多数呈稠厚、黄白色,亦有夹杂赤紫色血块的。若溃后排脓通畅,则肿消痛止。全身症状随之消失,再经10 d左右收口而愈。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 疖 无头疖病小而位浅,范围小于3 cm,2~3 d化脓,溃脓后3~4 d即能愈合,无明显全身症状。 脂瘤染毒 患处素有结块,与表皮粘连,其中心表面皮肤常可发现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脂浆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限局,化脓约10 d,脓出夹有粉渣样物,并有白色包囊,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有头疽 初起即有多个粟米状脓头,红肿范围多超过9~12 cm以上,溃后状如蜂窝,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 第一课件网 以清热解毒,驱除毒邪,流通气血为主。 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 1.辨证论治 2.其他疗法 内治 外治 火毒凝结证 热胜肉腐证 气血两虚证 参见“颜面部疔疮”。 (1)疮口周围皮肤应经常保持清洁.以免并发湿疹。 (2)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并多饮开水。 (3)患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患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并减少行走。 第一课件网 初起金黄膏、玉露膏外敷,或金黄散、玉露散冷开水或醋、蜜等调成糊状外敷;或太乙膏,掺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外贴。 成脓切开排脓。 溃后先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若脓出不畅,宜用垫棉法或手术扩创引流;脓腐已尽,用生肌散掺疮上。外敷生肌白玉膏或红油膏。 痰毒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其临床特点是局部肿胀结块,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多伴明显的全身症状。 痰毒包括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颈部、腋部、胭窝部、腹股沟浅部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颈痈的临床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见,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肿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图) 腋痈的临床特点是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发热恶寒,上肢活动不利。(图) 委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肿块渐成,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图) 胯腹痈的临床特点是局部结块肿痛,继则灼热色红,与髂窝流注相比其病程较短、全身症状较轻。(图) 风热痰毒 外感风温、风热之邪,蕴而化火;或内伤情志,气郁化火。或过食膏粱厚味,脾胃传化失司,痰热内生,以致外邪内热挟痰壅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成颈痈。 肝郁痰火 肝脾郁热,或兼忿怒气郁,以致气滞血壅而成腋痈。 湿热蕴结 寒湿侵袭,蕴积化热。或湿热下注,壅而不行,阻于脉络导致胯腹痈或委中毒。 毒邪流窜 因乳蛾、口疳、龋齿感染毒邪,或因患疮疖,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邪毒循经流窜所致痰毒。 西医认为。本病多由其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引起所属区域淋巴结的炎性病变,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发病前多有相应部位的急性、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黏膜破损、创伤史。 初起、成脓、溃后的临床表现. 发于颈颌部.若火毒炽盛或年老体弱,调护不当,病变可向对侧蔓延,或压迫结喉,形成锁喉痈。或绕颈而生,下及胸腋,危及生命。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应根据病情作B超、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痄腮 发在腮部,常双侧并起,皮色不变,酸胀少痛,濡肿,不化脓,约l周消退,口内腮腺口红肿,进食时疼痛,有传染性。 臖核 多由头面、口腔、手足等皮肤黏膜破损引起,但结核压痛明显,推之活动,肿块较小,多为单侧,很少化脓,一般无全身症状。 腋疽 初起结块推之可动,疼痛不甚,约需3个月化脓,溃后脓水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收口缓慢,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若发于左腋小儿患者可因在肩部接种卡介苗引起。 胶瘤 可发生于腘窝,肿块如核桃大小,呈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或有微痛,或

文档评论(0)

jackzj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