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员
《法律方法》总序
自上世纪 年代以降,我国法学,因着恢复秩序、构
愿园
造法治之需要,于学术闭关自守、百废待兴中仓促起步。
俗云:“万事开头难”。当其于蹒跚学步之时,即面对曲折
蜿蜒之途,跌跌撞撞,难得进步。故尝被人讥为“幼稚”之
学,诚哉信哉,法界默然。
穷则思变。中国社会之急剧革新,迫令法界学人披
肝沥胆、披荆斩棘,终拓出法学成长之路径。其间既存
“法治”与“人治”、“主权”与“人权”、“权利”与“义务”、“阶
级性”与“社会性”诸意识形态问题之辩证;亦有“法律价
值”、“法律文化”、“法制现代化”、“法律信仰”诸“宏大叙
事”问题之开拓。倘借西洋固有之三大法学流派而论,则
吾国于近二十年中,先侧重于价值呼唤之“价值法学”,后
延展至社会实证之“社会法学”。稍加留意,则知此种选
择,无可厚非。当此国家大举立法之际,法律之价值取
向,规范之成立资源,诚非小事,故法学家之大声疾呼、小
心求证理在其中。即令国家立法大任告一段落,以外在
于法律之价值理念、社会事实督促法律之更进、变革,亦
殊为必要。
然则法学的此种景况,尚不足以言明何以“根据”法
律,即可治国,更不足以说清法律自身有知识在焉。价值
法律方法(第 卷)
圆 缘
呼唤,乃以伦理学影响法律者;资源探求,是借社会学说
明法律者。其联手垄断法坛,虽可拓展学子视野,但不免
遮蔽法律本身。更要者,其垂注于“宏大叙事”,既便利于
法科学子迈向政治家之途,也不利其通达法律家之路。
法学训练之宗,法科培养之旨,端在造就法律家,即根据
法律而织造秩序者。自此而言,侧重法律方法之规范法
学尤为必要。长久以来,我国法界乃至其法制受规范法
学之影响不可谓不深,不过此种影响,常执于一端,即太
过关注法律本质的探求,其既受“宏大叙事”思维之引领,
亦受意识形态需要之掣肘,故而规范法学应有之法律知
识、规范构造、司法技巧……常被遗忘。是以理论愈彰而
行为越乱,法律弥繁而秩序更乏!
吾人以为,规范法学之根本,不在阐明法律本质,乃
在揭示法律知识,创造法律方法,构建司法技巧。一国有
法律而无法律之知识与方法,无司法之专门技巧,法律惟
有装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