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气虚感冒的代表方(参苏饮)阴虚感冒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2.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3.风燥咳嗽用(桑杏汤)治疗,痰湿蕴肺咳嗽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4.肺痈成痈期代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代表方(加减桔梗汤)
5.哮喘病因以(痰)为主。
6.心悸心血不足型用(归脾汤),瘀阻心脉型用(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痢疾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证。
8.气秘用(六磨汤)治疗,冷秘用(温脾汤合半硫丸)治疗。
9.痞满的治疗以(调和脾胃)(行气消痞)为基本原则。
咯痰特点的鉴别包括?
包括痰的色、质、量、味等。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痰白、稀薄-风、寒;黄而稠-热;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虚、寒;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兼-痰热瘀结成痈之候;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阴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6.心悸的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虚实。虚证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证为痰饮、瘀血、火邪上扰。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心。
8.不寐的临床辨证论治?
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二陈汤加竹茹 枳实 生姜 大枣)
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心肾不交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予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胆气虚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熊早只茯苓甘)
9.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的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者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10.简述暴泄的证型及代表方?
暴泄包括(1)寒湿内盛型,代表方-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型,代表方-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型,代表方-保和丸
病例分析:
1.李某,男,20岁,学生。2004年10月25日出诊。昨天下午因受凉于今晨七点左右突发高热伴头痛,微恶寒,鼻塞流浊涕,咽痛。
P96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清,精神差,咽红,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HR96次/分,律齐,无杂音,舌红,苔薄黄,脉浮数。WBC11.4×109/L,N80/%胸片:双侧肺纹理增粗。
诊断:感冒 –风热犯表证
辨证分析: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寒;肺开窍于鼻,故鼻塞流浊涕;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红,咽部充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证。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
方剂:银翘散加减
银翘 30g 连翘30g桔梗18g 薄荷18g 竹叶12生甘草15 荆芥穗12 淡豆豉15 牛蒡子18 苇根10 黄芩10 石膏5
2.陈某,男,45岁,工人。2009年7月26日初诊。患者上腹剑突下隐隐作痛、绵绵不休,由来已久,反复发作3年余。喜温喜按,空腹加重,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实验室检查:2008年8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
诊断:胃痛-脾胃虚寒证
辨证分析:中焦虚寒,故剑突下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匮乏,故空腹加重,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得食则缓;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均为精气血生化不足的表现。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皆为寒象。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剂:黄芪建中汤
黄芪5桂枝9甘草6大枣6枚芍药18生姜9胶饴30
3.刘某,男,66岁,退休。2004年10月13日初诊。三天前突发胸闷、胸痛,呈刺痛样,以心前区明显,入夜尤甚,伴心悸,含服复方丹参滴丸缓解。舌质紫暗,脉沉涩。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HR72次/分,律齐,无杂音,舌质紫暗,脉沉涩。EKG(1)窦性心律(2)V4V5V6 ST水平下移0.1mv.既往冠心病史3年。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型
辨证分析:心主血脉,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故胸闷、胸痛,呈刺痛样,以心前区明显,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皆为瘀血征象。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
当归9 川芎5 赤芍6 生地黄9 桃仁12 红花9 桔梗 柴胡3 枳壳6牛膝9 甘草6
1.胁痛的辨治原则?
(1)辨在气在血:胀痛、疼痛游走不定多属气郁;刺痛多属血瘀,痛处固定不移。
(2)辨属虚属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