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律环境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df

《竞争法律环境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绪 论 一、经济体制与竞争 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 ,在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 划期间,国家面临着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 的大规模 的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 , 仿照苏联经济体制 的模式 ,我 国逐步建立起集 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是以全民所 有制经济为主导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在管理体制 上 ,是“统一计 划、分级管理 ”的计 划制度;在财政、税 收、金融制度 上 ,是 国家统一领 导 的财政、税 收、金融体 系;在工 资制度上 ,实行 按劳分配,工资总额和工资等级标准由国家控制 。当时,我国在许 多方面还没有统得很死,而且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经济 结构比较简单,国家需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从总体上讲,这 一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型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当时的国情的。但是, 这种经济体制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 的 基本完成和我国经济发展 的规模越来越大 ,经济体制方面某些统 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 年召开 的党的第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 曾经正确地指 出,今 后全 国人 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 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可惜这条正确的 路线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没有能够 得到应有的发挥,社会生产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广大人民的生 第 2 页 活水平也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 《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 》指 出:“其 所 以如此 ,除 了历 史 的、政 治 的、思想 的原 因之 外 ,就 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 同 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的僵化 的模式 。这种模式 的主要弊 端是:政企职 责不分 ,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 统得过 多过死 ,忽视 商 品生产 、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 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企业吃国家 ‘大锅饭 、职工吃企业 ‘大 锅饭 的局面 ,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 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 了活力 。” 从本质上说 ,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与竞争机制不相容 的。因为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职工都是按照 国家既定的计划办事,与市场无关,基本不需要参与竞争。 年 月召开 的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提 出了把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的方针 。全会在公报 中还指出: “实行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 面地改变 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变一切 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 、深刻 的革命 。”这实际上是提 出了改革 的要求 。 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后 ,我国首先在农村推行 了经济体制 改革 ,与此 同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进行 了试验和探索 。以 年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 的经济体制改革 由局部试验阶段进入全面进行的阶段 。随着改革 的深入发展 ,我 国对原有 的高度集权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根本上 进行了改革,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有 了很大 的提高。特别是 年召开 的党 的第十 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 明确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 , 第 3 页 经过几年 的努力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目标 的改革取 得 了重大 的突破 ,我 国正在 向建立 比较完善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迈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