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螺旋桩和水泥搅拌桩在深基坑支护中应用
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卢国兵
摘 要:地下综合管沟施工,基坑开挖前,选择合理恰当的基坑支护方式,在工程施工安全、成本、质量控制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针对实际地质,选择长螺旋桩和深搅拌对基坑支护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长螺旋桩 水泥搅拌桩 基坑支护 应用
前 言
目前,在新或改扩建市政道路中,为方便未来各种管线(包括通讯、电力、给水等)在道路中敷设而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在市政道路中设计综合管沟。综合管沟埋置市政道路地下,其埋置深度深,基本与市政道路线形保持一致,在道路跨河地段其综合管沟进行下穿河道。
在综合管沟穿越河施工中,其施工难度最大为基坑支护。
1、工程概况
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7204道路改扩建工程
综合管沟下穿河底长度为112.3米,下穿江底长度为35米,在综合管沟左侧有既有公路运营桥梁,管沟轴线离桥梁边缘有23.6米,梁桥为2孔桥,两岸桥台和桥墩基础均为浆砌毛石扩大基础,据该桥梁相关资料,基础为埋置深度为1.2m。现既有桥梁交通流量大。
综合管沟下穿河西岸沟顶埋置深度6.4m,东岸沟顶埋置深度6.0米,河中埋置深度3.0米,根据高程显示,综合管沟基底比桥梁基底低3.5m。
2、地质及地下水条件
(1)、土层地貌
下穿盘龙江综合管沟段落位于工程地质区域1+720~K2+至龙江侵蚀堆积地貌主要揭露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层: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层:粘土;第四系冲、湖积(Q4al+l)层:圆砾、卵石、粘土、有机质粘土、粉土。
天然重度γ(kN/m3)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人工填土 18.5 20 5 粘土 18.8 30 7 粘土 17.4 15 4 粘土 1 18.8 25 8 圆砾 20.0 20 15 卵石 1 22.0 15 25 粘土 2 18.3 45 8 粘土 3 17.7 15 4 有机质粘土4 14.4 15 4 粉土 5 20.3 25 5.0 粘土夹卵石 18.7 25 7 粘土1 18.7 35 8.5 粘土 19.0 35 8.5 粉砂1 20.6 25 1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18.1 40 8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 25.4 / / 场地分布有一定厚度软土软塑状态粘土,厚度0.5~8.8m,1.4~8.1m,具体位置为:K+720~K+950,土层主要冲湖积的4层有机质土,土体具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特性,力学性质极差,不能直接用。地下水类型及赋存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冲湖积圆砾、卵石1、粉土5、坡洪积粘土夹卵石层以及残积层粉砂1中,含水量较丰富。稳定水位埋深0.20~4.50m。标高介于1898.5~1m,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其余粘性土微透水、含水微属于微透水层或不透水层。地下水埋藏较浅。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区泥质粉砂岩表层风化裂隙、深部构造裂隙中,地下水较小,路线区未发现泉点。稳定水位埋深0.80~18.90m。标高介于1915.70~1962.81m,地下水埋藏较深,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4、基坑支护施工及控制措施
(1)长螺旋桩施工
施工工艺:桩位放样标志→钻机就位→下放钻杆→→成孔→混凝土灌注(边灌注边提钻杆→成桩→振动插入钢筋笼→清理孔口,封护桩顶→施工下一根桩普通矿渣水泥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石子卵石或碎石,径5~30mm,含泥量小于2%。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一般情况下,试桩的下钻速度控制在0.8m/min的速率,提升的速度更要控制好,因为提升的时候,伴随着搅拌、喷浆的过程,提升速率更要控制好,一般为0.3~0.5m/min,为了使水泥与基土搅拌得均匀,“两喷四搅”是最常用的方法。
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0、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60kg、高效减水剂为石膏,掺量为0.5%。
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10米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为3,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
桩体垂直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和机械上的表盘来进行双重控制,把桩机的垂直度控制在≤1.5%的范围内。
5、基坑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施工完毕后,混凝土龄期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进行基坑开挖,在开挖之前做好基坑变形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