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八九章
最听话老板:玩具流水线的速度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家玩具工厂,女工们被要求跟上流水线的速度,不得擅自离岗,结果女工们怨声载道,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并不高。 她们提出自主决定流水线的速度,管理部门觉得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但还是决定冒险试一下,授权给员工让她们自我控制。 这些妇女一经获得对其生产线速度的控制,她们的工作干劲和生产率达到了顶峰。在一天中她们让传送带有时慢,有时快,以一种最适合她们的速度工作。不久,她们的效率高得管理部门十分不安,因为其他部门都受不了了!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特性 系统性 易逝性 社会性 信用性 有限性 二、激励理论概览 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ERG理论 期望理论 激励需要理论 公平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 1、理论提出者: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HaroldMaslo1908~1970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1、该理论基本内容:认为人的需要包括5个层次: 生理需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需要 安全需要: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社交需要:包括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2、基本观点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二)双因素理论 1、理论提出者: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因素》一书中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土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2、该理论认为导致工作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不相同的,影响员工满意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同事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以及安全保障等10个方面。对保健因素的需要的满足只能消除不满意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和成长等6个方面。对激励因素的需要的满足能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消除不满意,只会产生没有不满意,并不能导致满意 (四)期望理论 1、理论提出者:弗鲁姆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国际著名管理大师 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执教, 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管理学会主席,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会长。 维克托·弗鲁姆教授1998年获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 2004年获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历年真题).docx VIP
- 《论苏轼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7100字.doc
- 专题13 【培优小题狂练】阅读理解“猜测词义2(代词指代)”题(考情+技法+真题+模拟)-2024年新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原卷版.docx
- 7628n的三种模式串口配置指导说明书7628nat指令说明.pdf
- 2024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docx VIP
- 小学一年级数学常用字拼音完整版.doc
- 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PPT.pptx
-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流程.doc VIP
- 专题12 【培优小题狂练】阅读理解“猜测词义1”题(考情+技法+真题+模拟)-2024年新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原卷版.docx
- 一年级数学试题常见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