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长水阔知何处.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TR 山水长阔知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现代人将两首不同诗作中的名句重新组合所得的一句话。倒是赋予了这两句诗新的含义。面对如何风雨高山的阻碍,都不惧怕,没有悲喜,而我更倾向于将这句话理解为,世间山寥水阔,在山水之间的融入,让人摆脱了世间的烦恼,,忘却了人间的悲喜,反倒给予身心战胜困难的力量。这种山水文化中所体现的诗人对逆境、对人生的态度在历朝历代的诗人笔下都有体现。所谓中国人对于山水的审美,往往是超越单纯的感官性的享受,而是更注重人性,人的精神与山水的统一。 谢灵运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而早于谢灵运的左思也早已写下“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的诗句,在门阀制度盛行的西晋,郁郁不得志的左思想必也在山水中寻找排遣内心积郁的良方。在同样政治黑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无疑是山水文化的代表人,“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陶渊明面对官场的黑暗迂腐,他选择了山水。纵使面对家徒四壁,四处乞酒的生活,他还是如此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他在山水中摆脱的不仅是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生活的繁琐,如此的返璞归真。但当他面对山水是如何让人远离喧嚣,如何吸引人归于平静的,也是能“欲辨已忘言”。 在楚辞汉赋之后,中国古代文明亦迎来文化的瑰丽曙光——唐诗宋词。在唐宋两代,优秀的文学家们层出不穷,山水田园诗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令人连连赞叹山水中的哲思,朱子也在江边感叹“艨艟巨舰一毛轻”的无限内涵。在山水文化盛行的年代,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文学大家们在笔下的山水中所透露的“一蓑烟雨仍平生”。欧阳修在醉翁亭举杯欢歌,已将遭到贬谪的苦闷压倒心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山水的熏陶下,这位失意的政治家却纵情与民同乐;李白看尽官场中的人情世态,只想在人间山水“逍遥游”,“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山水冲淡了他仕途不顺所带来的阴霾,更给他半醉半醒的人生带来了新的色彩。 苏轼的“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令他在多次遭贬的人生的跌宕为官路中对山水一直寄予了特殊的情怀。无论是从《赤壁赋》还是《超然台记》中,我们都可发现他与山水的两相融合,他从山水中获得的超然物外的不同感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醉意未消的时候,流连江边,面对人生的起伏,山水的博大与包容让东坡居士顿悟,人生几何?又何尝能游于物外,让自己被命运所束缚,旷达与包容才是人间真谛!可见山水对这些大家们的身处逆境的态度都有所启迪,他们对于自然的思考,对于自我心灵的拷问,对于苦难与挫折的感悟,更是流传千古,启迪了无数后人。 宋代末期,到元明清,诗词颇有黯淡之势,再无人可启迪唐宋鼎盛时期的名篇佳句,似是“山穷水尽”,但在元代,元曲也有不小的发展,明清也不乏文坛志士,而山水文化在这个时期再有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忧伤与回归,国家命运多舛,也让诗人笔下的山水蒙上一层忧郁与感伤。著名元曲家白朴曾有一句名句我颇为喜爱:“一点飞鸿影下,白草红叶黄花”,这样的秋景不给人一丝伤感,却有展开人生新篇章的惊喜之感,颇有前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体现。在元代这样一个民族矛盾尖利,政治黑暗的时代,白朴出身士大夫之家,却对朝政毫不寄情。他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间,用纸笔来控诉蒙古统治者的恶行,而这样一句话,则让我看到面对大好河山、面对乱世,这位才子心中难消的沉醉、旷达与希冀。 在至后代,刘基实为明代文学界中的巨匠,可他一生坎坷,以及最后不得以善终的凄惨结局令人唏嘘。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诗人也曾在山水中一抒真情“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刘基想要崛起于乱世的豪情一览无遗。可见,无论是烽火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不论光明还是黑暗,诗人总能将自己面对逆境、面对时代的态度浓缩在山水之间,书写在诗句之中,或者说,山水给予他们豪情壮志,或者赋予他们博大胸襟,让他们或者奋起抵抗,或者隐逸于世追求属于自己的恬淡。 不单是古人,现代诗人也有将自己面对困境的精神寄予山水之中。当年,抗战形势严峻,战线十分薄弱之际,毛泽东却写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不难看出他对革命奋斗的不灭热情,对于危机的淡定,对于力挽狂澜的信心。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词人都将对于困境的阻挠的人生哲思与山水相系,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内心的宏大世界,面对前人对于乱世、坎坷、不受重用的态度,面对山水文化独特的逆境体现,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可以受益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山水长阔知何处?五岳为辞峰,四海作胸臆,又怎怕雄关漫道,又何惧岁月催人老。只能,一蓑烟雨仍平生。 * * * * *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