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翻译对文化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2014年06月16日 第A9版:文化教育 作者:沈望舒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104 1 翻译,在常规认识中,它只是社会中很小一部分人的一种能力、职业、贡献;但史实表明,它始终是人类文化沟通、交流、融合的桥梁,是特定文化留存、发展、弘扬的要素,是一领域文明摆脱落后、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诱因。 翻译,曾经发挥延续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笔者在古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市,从当地人讲述已知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伟大图书馆的业绩中,了解到不仅埃及文明有过长时间的中断和遗失,而且当代西方文明引以自豪的古希腊文明也曾早早被湮灭。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所藏相关希腊的经典与译作,那些被翻译成拉丁文字的公元前9世纪荷马的诗稿,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以及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者阿基米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等种种名著,让欧洲、让西方找回了自己的历史之根。不知名大师们的往返翻译,不仅有文明传播功效,而且形成对一种文明的救赎,这就是史称毁于公元3世纪的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拥有的译著,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体系的独特贡献。   从印度佛教圣地瓦那拉斯到经济中心城市孟买的8天访寻,遗憾地了解到:佛教人口在印度总人口中比重跌至2.7%以下;历史灭佛带来的无人信、无人懂状况,衍生出“社会灭佛”恶果——大量千余年前的石制精美佛像被毁,许多今日人工难以雕制的大小佛头散落民间,廉价地摆在旧货市场地上;对佛教经典的诠释者更是踪迹难觅。由此令人不禁回想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代表的“佛学东渐”,它所导致佛教的别样光大——汉传佛教“禅宗文化”的辉煌,中国历史上首次“翻译高峰”:汉至宋中间800余年,来自印度的高僧与中国本土的大德精诚合作,大规模地进行佛经翻译,完成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系统化“经典转移”。它不但重塑了中国文明肌理,还赋予佛教于中国与世界的新生。这是一种由玄奘、鸠摩罗什等翻译家创造和续写的哲学文明。 翻译,让世界命运共同体内部互鉴互促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其进一步提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外交场合频繁倡导“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的根本要求,既是各国历史上共存关系的事实,又揭示各民族同处一个地球、同在一个生存环境的深刻哲理,倡导相互依存的权力观、利益观、安全观。   中国历史鼎盛时期,屡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敬互鉴式的吉光。汉唐宋元明清各朝辉煌阶段,京师之地都有内外商贾云集、各国文化交往密切的记载。西亚、阿拉伯、印度、欧美的文化及其载体,在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利马窦、汤若望等外交家或翻译家带动下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陆续回馈四夷八方,在平等进出中相得益彰。   中国历史低潮期,则显现出翻译变革民族文明结构的功能。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积贫积弱,一方面西方用坚船利炮轰毁闭关锁国的樊篱,另一方面国人用求知求新求变之心呼唤时代之风。因有用翻译“开启民智”的理念,遂有以同文馆为代表的翻译与教授西方科学文化的机构,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出版与发行现代图书的机构掀起引进大潮,“翻译大家”则竭力倡导、亲历亲为。如翻译专家言:“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是翻译支撑下的学术”;“现代汉语中的各种理论术语,80%是外来的,是因为翻译而诞生的”;近现代出现“第二次对中国文明产生骨架性影响的翻译大潮”。   翻译改变了文明的内容、人们的观念,也使中国文化通过吸收、扬弃与增强活力的奋斗走出愚昧僵化,开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相融并进的历史。 翻译,应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展现担当   翻译对于和平发展、创新发展、稳定发展的意义本无须赘述,然而中国翻译却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这一由少数人造福绝大多数人的行业身处窘境。   机遇主要是指:第一,国家明确文化强国战略,众多与促进翻译业建设相关的利好政策出台。如《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2007年十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配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目录》,以及已实施多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它们为翻译业大展宏图勾画美景。   第二,我国文化外贸呈现虽总量尚微、位势尚低但发展势头向好的形态。2003—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从10.5亿美元增长到95.6亿美元,年均增长24.7%。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坚实,也说明翻译业的支撑日见走强。   第三,彰显翻译价值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