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补肾化浊通络法在中风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肾化浊通络法在中风中的应用

补肾化浊通络法在中风中的应用 2017-5-17 定义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历史沿革 唐宋以前,中风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如张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属“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元代王履提出“真中”、“类中”病名。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并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中风的常见病因 中风内因为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因多是外感风邪。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补肾化浊通络法 中风可采用补肾化浊通络法治疗,以肾虚为本,痰浊阻络为表的中风病的治疗。可以采用补肾化浊通络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此类型的中风。 中药方面 可以采用地黄饮子加减来治疗此类型的中风,此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中药方面 可以适当加大化痰浊的力量,可是当配伍天南星、天竺黄、竹茹等化痰通络之品。 针灸推拿治疗方面 可以在常规针灸取穴的基础上配合一些补肾化痰浊之类的穴位。针灸基础方为: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患侧);辅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翳风、丘墟。? 针灸推拿治疗方面 注意事项: 1.刺内关,操作1分钟。双手同时操作。 2.?刺人中:要捻转360度,目的是要缠针,然后施用提插手法时不会拔出来。以眼球湿润为度。 针灸推拿治疗方面 3.?刺风池、完骨、翳风,患者在床上坐起,要向结喉刺,深达2寸——2寸半。小幅高频捻转补法(所谓小幅指180度,高频指在140-160次/分)。每对穴操作1分钟,双侧同时操作。留针20分钟,留针时可嘱仰卧无妨。翳风穴有点痛。 针灸推拿治疗方面 4.刺三阴交:用2寸针,取穴与传统取法不同,胫骨后缘(而非传统的在胫骨和跟腱中间)向后斜刺45度,下方可达传统的三阴交穴处,抽动3次为度,抽动时针会弯,换一根再刺,用提插泻法。 5.刺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提插泻法。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