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区深对流系统的区域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大气所网站大气所.PDF

亚洲季风区深对流系统的区域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大气所网站大气所.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3 年 第43 卷 第4 期: 556 ~ 569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亚洲季风区深对流系统的区域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① ②* ① 吴学珂 , 郄秀书 , 袁铁 ①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②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 北京 100029 * 联系人, E-mail: qiex@ 收稿日期: 2012-04-20; 接受日期: 2012-08-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10CB428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资助 摘要 利用TRMM 卫星12 年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亚洲季风区20 dBZ 回波顶高大于14 km 关键词 的深对流系统的分布特征, 结合NCEP 再分析资料对深对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进行了 深对流系统 亚洲季风区 探讨, 并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深对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深对流系统主要发生 TRMM 卫星 在陆地上, 夏季风爆发前, 深对流系统主要分布在 20°N 以南; 季风爆发后, 深对流系统的分 区域分布 布向中纬度地区发展并以青藏高原南麓地区最活跃. 青藏高原上的深对流系统的发生频数较 日变化 中国中东部高, 但水平尺度小, 对流强度较弱, 而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深对流系统虽然发生频 数较低但对流强, 且闪电频数大. 洋面上的深对流系统表现为最小红外亮温小(对应云顶高), 40 dBZ 回波最大面积比陆地上大但出现高度较低, 闪电频数少. 陆地上的深对流系统主要集 中发生在午后至午夜, 青藏高原上的深对流更加集中的发生在午后至傍晚, 海洋上发生在凌 晨至日出前的深对流系统较其他时段多, 但日变化幅度不大, 热带海洋性大陆深对流的日变 化与大陆上类似. 发生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强对流活动不仅对全 流十分旺盛[5,6], 而这些区域与亚洲夏季风区大气进 球能量交换和水物质的重新分配十分重要, 而且在 入平流层的主要源区相吻合[7]. 因此, 详细研究亚洲 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中也有着至关重要 季风区的对流系统尤其是深对流系统的气候分布特 的作用[1~3]. 南亚、东南亚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以及青 征, 在有关平流层与对流层的能量交换、物质交换以 藏高原大地形造成的动力和热力影响, 其大气环流 及全球大气环流的研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研究表明, 热带平流层 搭载在热带降水测量任务(TRMM)卫星上的测雨 下层的水汽浓度在北半球夏季比冬季大 60%左右, 雷达(PR)为研究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提供了宝贵资 而夏季输送到全球热带平流层水汽总量的约 75%发 料. 近年来, 国外科研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对深对流系 生在南亚季风和青藏高原地区[4] 统进行了大量研究[8~12] [10] . 另外, 上对流层以 . Zipser 等 分析全球最强的对 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