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里几种伐树禁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信仰里几种伐树禁忌

中国民间信仰里几种伐树禁忌〔摘要〕 中国民间信仰里的某些文化观念,虽有着神秘主义的成分,但在作用于民众心理和行动方面,又有保护山林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面。如中国民间信仰里伐树的禁忌,是一些自古以来即存在于社会中的信仰风俗,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变迁之后,直到近代仍然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作用于民众。 〔关键词〕 中国民间信仰;伐树;禁忌 〔中图分类号〕K203;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198-07 以民间信仰的视角观察中国传统社会,近年来已成为了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的建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及秩序、民间信仰的演变与地方社会的变迁等方面。①而在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的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及对民众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②在研究方法上,社会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传统的史学则受到某种程度的忽视。〔1〕事实上,中国早期民间信仰研究中传统史学是人们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柳诒征、许地山、胡朴安等人的研究就是传统史学的理路。〔2〕传统史学的理路,其特点就是完全从史料出发,引经据典,考察一种信仰或仪式的来龙去脉,对一些全国性的信仰特点进行勾勒,描述民间信仰事象及其类型,使人们深入了解民间信仰所蕴含的许多特征、功能,以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民间信仰最为兴盛繁多的国家之一,大量远古资料和浩瀚文献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中国的民间信仰大致有以下几类: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功臣圣贤崇拜、宗教派生下来的诸神崇拜。从社会史角度看,中国民间信仰里的某些文化观念,虽有着神秘主义的成分,但在作用于民众心理和行动方面,又有保护山林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面。本文以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典籍史料的考察及碑铭资料的读解,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山林保护意识的文化功能作简单的钩沉,谈谈中国传统社会在伐树方面一直存在的若干禁忌,通过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增加一点人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了解。 一、在传统社会里禁止侵伐神社、神庙之树 在中国传统天人观中,人与自然秩序的信仰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所谓的“社”。在古代,社祀为一国最重要的祠典,也是相当重要的民间祭祀活动。《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为大社,王自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3〕劳干先生认为,“社的祭祀是古代平民祭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扩大起来就成为一国之社稷。”〔4〕社的存在应推至上古,其影响直到近代,民国《荣县志》云: 祀者国之大事,礼家尽详言之。延及今日,匪惟淫祀满野,即朝廷所颁礼典,能立义者几何?然《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一社曰置社,月令命民社盖古百家以上,共立一社曰里社,二十五家立私社,皆民社也。今凡村聚神祠,或系会馆,或当公所,其在古法,即民社与?国变后二三年,有妄子意媚袁氏,据蜀发令,括庙产,粥官地。乌呼,妖孽也,神所恫也。〔5〕 社作为民间信仰活动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和树有密切的关系。《墨子?明鬼》下:“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曰……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位。”《校注》:“刘逢禄云:菆位,社也。王云:菆与丛同。位当为社,字之误也。《急就篇》祠祀社稷丛腊奉。丛,一本作菆。颜师古曰:丛谓草木岑蔚之所,因立神祠。即此所谓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社也。《秦策》恒思有神丛,高《注》曰:神祠丛树也。《庄子?人间世》篇曰见栎社树,其大蔽牛,《吕氏春秋?怀宠》篇曰问其丛社大祠。”〔6〕可见远古时代,丛木为社,已是一种风俗。《荆楚岁时记》中说:“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7〕劳干先生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一文中也指出:“自周汉以来,社祠多依社树,直到《大唐开元礼》,尚称应设馔之家先修理神树之下,以及神社之席设于神树下,表示唐代的社依唐时的礼应当有树”。〔8〕可见神社之设依树而立是从周汉到唐代一直沿袭的传统。社树被中国古人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而受到膜拜。《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9〕,说明即使处在战争的特殊时期,祀树也是得到保护的。《淮南子?说林训》说:“侮人之鬼者,过社而摇其枝。”〔10〕是因为古人认为像鸟的灵体可以歇在上头。“摇其枝”正表现了像鸟的鬼神是住在社坛的树上。许地山认为: “侮字注作病字解,但作本字解,意义也差不多,目的是要摇动树枝,使住在上头的鬼神感觉不安而已。闽粤犹留古风,社坛必有树,凡无主的神主都可以送到社坛上去;招魂,叫惊,都在社坛上举行,也是信神灵鬼魂等都住在社里的表现。神主必得用木质,也是信祖灵鬼魂等都住在社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