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29例诊疗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产期心肌病29例诊疗体会

围产期心肌病29例诊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65-01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妊娠期间至产后6个月首次发生的原因不明的,临床上以急性心力衰竭为表现,以累及心肌为主的致命性心脏病,占全部心肌病的5%,女性心肌病的10%-13%[1],其死亡率高达18%-56%,[2]临床上对此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如能早期诊治,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后良好,现就我院1994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29例PPCM病人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9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30岁,30岁以下5例,30岁以上24例,初产妇10,经产妇19例,伴呼吸感染20例,伴先兆子痫3例,伴妊娠高血压6例, 后期妊娠发病5例,产后1月发病8例, 产后3月发病11例, 产后3月-6月发病10例。 1.2 症状和体征:突发左心衰竭如心悸、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16例、伴咳粉红色泡沫痰2例,伴发热10例,伴心律失常5例,伴右心衰竭9例,伴心源性休克3例。 1.3 辅助检查:26例心电图异常,X线检查提示心脏增大,肺循环淤血,心博减弱;心肌酶谱异常23例,肝功能异常5例,肾功能异常8例,尿蛋白(+-++)25例,因本院条件有限,未做心脏彩超。 1.4 确诊方法:29例均经病史+症状,体征+X线检查诊断。 1.5 治疗方法:限钠、限制液体摄入,防治感染、洋地黄强心、柈利尿剂利尿、减轻心脏后负荷以及硝酸酯类[3-4]。长期随访治疗,包括口服β-受体阻滞剂[5]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 结果 除2例反复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于随访2年后死亡,其余27例预后好,未再复发,追踪1-3年后,心脏大小及功能恢复正常. 3 讨论 PPCM既往无心脏病史,或缺乏任何心脏体征,是孕后期或分娩期.产后半年内少见面严重的妇女生育疾病,表现为心血管供血不足和严重左室功能障碍的一种特殊心脏病,有典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症和体征。 通过多年的临床诊治,有以下诊治体会:①分析PPCM危险因素包括:30岁以上高龄孕妇;多次妊娠生育,;妊高症、先兆子痫;呼吸道感染。②PPCN的诊断属排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其它原有心脏病和孕期其它原因导致的左心室功能障碍,确诊需结合病史.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确诊。③PPCM症状、体征与扩张性心肌病(DCM)相似, 并且,同属排除性诊断,因此,应与DCM鉴别。但转归较好,复发率低,心脏大小与功能自行恢复正常的几率较高,预后好。④PPCM治疗无特异性,与特发性心脏病(ICM).DCM等其它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相似,可采取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和支持治疗。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有助于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Bertand E.Post-partom cardiompathy: medical aspects role of hearttransplantation [J].ArchMaiCoeurVaiss,1995,88(11):1635-1640 [2] Futterman LG,LembergL、Peripart cardiomgOPathy:an omi-nous complication of pregnancy [J].AmJCritCare,2000,9(5):362-366 [3] Ferrero S,Coiomdo BM,F,et al.Peripartum cardiomgopathyI.A erview.MinervaGinecol,2003,55(2):139-158 [4] Bernstein PS,Magriplrs U.Cardiomgopathy in pergnancy:aretrospectivestudyI [J].AmJPerinato,2001,18(3):163-168 [5] Mohsink,AkhtarN.Experience with beta-biockers in long term managemcnt pt peripartum Cardionomgopathy[J],Jagubmed Coil Abbottabad,2004,16(2)16:88-81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