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运用PSH原理分析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现象.docx

运用PSH原理分析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现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用PSH原理分析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现象

运用PSH原理分析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现象[前言]本文利用社会均衡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和追星现象进行分析。前阵子,韩剧太阳的后裔在网上火了,很多女生纷纷表示要宋仲基当自己的老公。5月14号下午,宋仲基北京粉丝见面会上。一位北京90后女孩为了见宋仲基用时一周时间,亲自去裁缝市场买布料亲手制作缝制了一套婚纱,只为了在宋仲基北京粉丝见面会上见到自己的偶像,也希望自己的偶像能看到自己。但在5月14日见面会开幕前,却因为突然丢失门票情绪失控并在场外嚎啕大哭引发围观。相信很多人对杨丽娟追自己的偶像刘德华而造成的家庭悲剧还记忆犹新。青少年因为追星而发生的某些事情在我们外人来看,是很难理解的。但近十几年,追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认真地关注一下这个问题。【正文】偶像崇拜在我国其实由来已久.在辞海中对于”偶像”的定义是:”用土,木,金,石等制成的神像,佛像等,也常用来指代盲目崇拜的对象。”偶像崇拜原意指对所信奉的神灵塑造其形象加以推崇和膜拜,现在引申为对所喜爱对象的崇拜。古代中国,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在大自然的面前总是显得很渺小,于是借助偶像崇拜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很多游牧民族信奉狼等凶猛的野兽就是对于强大和力量的渴望。有些人们信奉神明,拜菩萨等行为都是体现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向往。时代在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崇拜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崇拜政治人物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开始崇拜着明星,更有”追星族”一词的诞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和自己的偶像更进一步,关于偶像的一切他们都想知道.家长为此头疼不已,其实,青少年的追星和偶像崇拜行为是在维持生命包的平衡和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一)维持生命包的平衡根据心理行为和文化的知识,每个人都能被看作一个”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理和社会的动态变化平衡体。而社会均衡理论模型(以下简称PSH)是专门用来描述人的各种要求的满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的关系.这个场由七个由内而外的同心圆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最里面的一层也就是潜意识层,依次向外分别是:前意识,限表意识,可表意识,亲密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作用的社会与文化,远离的社会与文化,外部世界。而经过修改后的PSH模型这个平衡体又多了一层,其中,第四层“可表意识”和第三层“亲密的社会与文化”以及第二层“作用的社会与文化”共同构成了“基本人际状态”。而在“基本人际状态”中,“亲密的社会与文化”是最重要的。人都需要对其他人或者物体投入情感。而我们人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的需要大多都是从第三层中得到满足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亲密的社会与文化”被称为生命包。而“偶像崇拜”和“追星”也是与“亲密的社会与文化”层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偶像崇拜最初的作用是实现人们的目的。比如中国人拜菩萨其实是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顾。如果要谈对菩萨的爱和感情,恐怕就不行了,那个时候的偶像更多的是起着一种功能性的作用,离“亲密的社会与文化”这一层还很远。然而现代的偶像崇拜中,青少年投入着自己大量的感情,有的对偶像投入的感情比对家人投入的情感还多。偶像已经进入了青少年们的生命包中,说明原本的第三层中就有了空缺,为了维持“场”的平衡,青少年才会寻到情感寄托。我国的基本人际状态时“伦人”。伦人的特点是:父母和兄弟等是生命包中永久居民,亲属关系至高无上,个体几乎不用动用PSH第三层外的东西就可以获得平衡。但是明显,“追星族”的生命包已经是出现了变化。我国的伦人模式就是个体对于亲属成员或者亲密之人投入了大量感情,确认对于自己的行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以此来维持生命包的平衡。可是问题在于一旦我们付出的感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很容易出现对对方感情封闭现象。比如,友情变淡,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变少。这些问题都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追求经济和商业的今天,人们都忙于生活以及更好地生活,父母要为了生活而工作,孩子为了学业而忙碌,家人之间的感情慢慢淡化,有的人被朋友为了利益而出卖,最后人和人之间原本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淡薄,只剩下必要性的联系。然而,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理和社会的动态变化平衡体,没有情感上的支撑,人是很难生存在这个社会的。于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喜欢上了活跃在屏幕上的偶像们,而偶像们也乐于吸引粉丝,关爱粉丝,这和谐的关系使得青少年更加愿意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其中。他们会买有关偶像的一切东西,参加偶像的活动,关注偶像的一切,借此来跟偶像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得到生命包上的情感满足。另外,我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还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谈到”需要”这个词,我们就很容易想起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需要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