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溪山国小社区环境教学资源课程-台北士林区溪山国民小学
課程四、溪山國小社區環境教學資源課程
一、背景分析
溪山地區位於台北市東北隅之水源保護區,楓林橋以北更是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北有頂山、鵝尾山;東有五指山;南有大崙頭、大崙尾等山群繞。外雙溪河流由北向南貫串其中,內雙溪、碧溪、礁坑溪等支流眾多,水系完整,地形起伏變化大,生態環境複雜而多樣,各類動植物資源豐富。
溪山國小位於溪山地區內,學區以東和汐止市、萬里鄉為鄰,南隔五指山山脈與內湖相鄰,北方則屬大屯火山群為主之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離故宮博物院約4公里。除故宮外,至善路沿線尚有多處具有自然與人文特色的景點:如中影文化城、順益博物館、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藥用植物園、劍南路蝴蝶步道等。由於外雙溪設有雙溪淨水場,故本校為唯一位於台北市水源保護區之學校,加上部份學區歸入國家公園範圍內,故本地兼具生態保育與水源保護特色。
雨量充裕是本區特色之一,東北季風夾帶豐富水氣,每年九月下旬起至翌年三、四月間,沿瑪鋉溪與雙溪主流所形成的通谷地形,長驅直入,帶來豐沛的雨量,;一些生活史中必須生存於水域的動物,如蜻蜓稚蟲---水蠆、龍蝨等水棲昆蟲;以及蛙類等,在本區都有穩定且龐大的族群數量,也因食物鏈的關係,引來不少以蛙類為食的蛇類與猛禽類,這些生物資源都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重要資源,值得加以開發成為課程與教學的教材。
經近幾年科教專案調查紀錄顯示,在溪山地區已發現紀錄的蛇類有23種,蛙類則有19種。若僅以溪山國小校園5572.12平方公尺的校地,也紀錄到8 種蛇類、15種蛙類,兩棲爬行動物資源算是相當豐富。
二、課程理念
結合團隊的協同力量,發展以學校社區環境與資源的本位課程,建置本校社區環境教學資源網。進而提供教師及有興趣之教育工作者教學研究參考,發揮資源共享的教育理念。以「社區學校化」、「活動課程化」的課程與教學內容,讓社區的環境資源帶動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創新,亦讓學校課程的研究與創新帶給社區發展的動力。
三、課程發展過程
1、資源調查
(1)針對社區環境有系統的彙整調查。
(2)根據彙整結果,實地走訪路線。
(3)根據路線設計教學活動。
2、發展教學活動
(1)配合課程綱要與資源調查結果,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
(2)以數位影像記錄教學活動過程。
(3)以文字紀錄實施教學結果,以作為討論與修正之參考。
3、建立資料庫,其重點內容如下:
(1)社區環境教學資源網。
(2)課程規劃與教學活動設計。
(3)教學實施過程及實施成效與遭遇困難。
4、印製報告:撰寫本計畫執行結果送交教育局,並提供教師及有興趣之教育工作者教學研究參考。
成果發表會:辦理成果發表,將研究之相關資料、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等成果,透過發表與有興趣之教師共同分享,以擴大教學效果。
四、課程架構與教學內容
主題 地 點 環境資源簡述 教學相關領域 教學素材內容 備註 森
林
大
冒
險 內雙溪自然森林步道 1.枕木步道
2.原木架空步道
3.砂岩登山步道
4.原始次生林森林生態環境
5.碧溪產業道路 自然與生活科技
環境議題
健康與體育
綜合學習
生活課程 1.森林生態環境認識
2.森林體驗探索與欣賞
3.自然資源利用與干擾
4.認識風剪現象
5.環境倫理(例如對樹木的尊重-留下部分的樹木)
6.了解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影響
7.森林裡的動物 登山健行
(森林之旅)
環境倫理
環境衝擊 原
住
民
與
我 順益原住民博物館
│
原住民文化主題公園 1.原住民文化主題公園參訪探索
2.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參觀教學
3.原住民文化體驗
藝術與人文學習
自然與生活科技
語文學習
環境議題
數學學習
健康與體育
綜合學習
生活課程 1.認識原住民風俗民情與如何與原住民相處
2.原住民與台灣的歷史角色
3.原住民的人文藝術與生活藝術
4.原住民繪畫創作教學
原住民文化
原住民生活
原住民朋友
公園與休閒 溯
溪
小
勇
士 外雙溪 1.台北市最乾淨、水域最完整的溪流環境
2.雙溪淨水場
3.河川中上游之地理環境
4.人類垂釣、戲水活動、人為汙染與干擾
5.斷層河與通河河谷地形
自然與生活科技
環境議題
健康與體育
綜合學習
生活課程 1.溪流生態的認識:水棲昆蟲、溪流植物、壺穴、沈積砂岩與岩層、河床節理、流速與流量
2.溪流指標生物監測
3.溯溪活動與安全
4.溪流對與人類的生活
5.至善路的拓寬與景觀以及遊客與遊憩壓力
6.淨溪活動 溯溪活動
溪流生態探索活動
跳石與戲水
指標生物水質監測活動
夜
間
精
靈 學校校園 1.溪山國小校園環境
2.依山(鵝尾山)傍水(外雙溪)山區環境
3.以原生種植物為主的美化綠化校園
4.利用校園附近環境資源與現有設施營造有枯木、荒地、水池、生態化排水溝、生態木屋等資源。 藝術與人文學習
自然與生活科技
環境議題
綜合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