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投资并购中对赌协议及其价值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资并购中对赌协议及其价值评估

投资并购中对赌协议及其价值评估【摘要】对赌协议是投资并购中律师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对于大多数评估师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实际上这种对赌协议是与企业或企业股权的价值密切相关的一种协议,特别是在PE或VC对创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并购中,对赌协议往往是估值的关键。对于对赌协议的了解并考虑其价值评估有助于评估师的评估执业。鉴于市场的需求,本文特别向广大评估师介绍对赌协议的概念与内容、国内有关案例、评估思路以及法律地位等。 一、对赌协议的概念 对赌协议和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许多其他名词术语一样,是一个纯粹的舶来概念。其英文原名本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直译过来叫“估值调整协议”或“估值调整机制”。 这是因为在企业投资并购中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因此存在着很高的投资风险。为了解决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国外的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设计各类交易工具(手段)来试图消除这种风险,从而便出现了对赌协议(即估值调整协议,或称之为“业绩驱动的价值评估”)。这种办法被认为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不确定性成本和风险的重要制衡器。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投资或并购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是评估师的一项业务,与价值评估有着密切的关系。 VAM到了中国被翻译成为一个赌性十足的名称:对赌协议。究其原因,估计在于翻译人将这种价值调整协议理解为一种投机性的押宝。因为在投资并购过程中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均不可能做到100%正确的判定,因此,投资方往往倾向于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条件加以调整。但到底应该如何调整,调整多少是VAM协议条款的关键。估计当时的翻译人员对价值调整和价值评估知之不多,因此错误的理解导致这一术语在引入我国时被扭曲,将协议中的财务投资人与创始人(或治理层)进行对立,形成对赌。 “对赌”一词,其实和赌博并无关系,VAM本质上并不是双方来争抢同一块既定的蛋糕,而是双方都希望把蛋糕做大,从而使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变得更大,形成双赢。因此,作为协议的投资人一方也希望企业管理层能够经营好,这样投资者才能从市场上赚到钱,而不是从作为合作者的口袋里去找到钱,因为与业绩推动下的资本增值相比,对赌协议中涉及的价值补偿并不足以满足投资人的期望。因此,在西方资本市场上,估值调整几乎是每一宗投资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但是这种投资技术的复杂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时候对赌双方都无法预测以后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这种复杂的估值调整翻译为对赌协议也并非完全牵强附会,毕竟这种复杂条款的价值评估对于从事专业估值的评估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二、国内对赌协议的典型案例 为了熟悉对赌协议具体情况,笔者先介绍一个国内的典型案例。2001年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资机构准备投资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此时蒙牛公司成立不足三年,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摩根斯坦利等机构与蒙牛的发起人等分别在开曼群岛成立各自的公司,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同年10月,摩根斯坦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蒙牛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之后蒙牛为继续引进外资开始资本运作,通过与摩根斯坦利、鼎晖、英联等投资机构签署“可换股文据”,接受其战略投资者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亿元),以0.74港元/股的价格换取蒙牛的未来股权。于此同时外商投资机构还与以牛根生为代表的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协议规定,在2003-2006年,蒙牛的年复合盈利增长率如果低于50%,公司将要赔偿投资机构一定数量的股份(最多赔偿7830万股);而如果超过50%,几家投资机构则将转让一定数量的股份给蒙牛。 在当时看来,蒙牛在“对赌协议”中要实现3倍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确实无异于一场赌博。但在随后的几年里,蒙牛发展速度惊人,远远超过了人们预期。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3.5亿股,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股价随后也一路稳步上升。 2005年4月,摩根斯坦利等投资机构选择了提前终止双方的“对赌协议”,并按承诺向蒙牛支付了可换股票据。此时蒙牛股票价格已攀升至6港元以上。蒙牛与国际投资者的这场对赌最终形成了双赢的局面。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的三家外资股东以及投入约0.46亿元人民币的中方股东,分别创下了约400%和4 000%的投资回报奇迹,使上述对赌协议划上圆满句号。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