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探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 要: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相古地理和成矿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认为矿床成因为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的热水沉积一动力改造型迭加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层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质概况
会泽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其东部受昭通——曲靖隐伏断裂所限,西部为小江断裂。该区在晋宁——澄江运动后,结束了地槽历史,小江断裂以东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以NE向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带,该区自此进人了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中生代期间,该区属于南北地洼区川滇地洼系的一部分和云贵地洼区西北部的一部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康滇东部边缘隆起带—— 昭通——牛首山隆起带北段及其与滇黔台坳接触带附近,总体上呈NNE向带状展布,从空问位置上看,会泽铅锌矿恰好位于滇川黔成矿带之中部。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组成。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江断裂带、北东构造带和垭都一紫云断裂带,控制了该区铅锌矿床的发育、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岩相古地理及区内岩浆岩活动。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该地区。
2 矿区地层特征
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层积岩的堆积,矿床自然也就形成层叠式(见图1)。
矿区内保留有一整套完整的碳酸岩沉积建造,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盆系的海口组和宰格组;石炭系地层从老到新有大塘组、摆佐组、威宁组和马坪组一整套完整的地层;还有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一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各地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关系。另外,在矿区沿山坡和沟谷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砂粒粘土层。其中下石炭统摆佐组(C1b) 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层位, 厚约60 m.最厚可达276.5 m。岩性为灰白色一红褐色中至粗晶白云岩.中间偶夹有灰岩或硅质灰岩薄层,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特征明显。与上覆地层威宁组白云质灰岩和下伏地层大塘组灰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其次为上泥盆统宰格组第三段(D3z-3)为该区的次要含矿地层.厚约4O~60 m,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粗晶白岩夹硅质岩。
图1 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简图
该矿区内唯独出露的岩浆岩为二叠系上统的峨嵋山玄武岩,普遍分布于矿区的西北部。
3 矿区构造特征
根据地表及井下现场观察到的断裂构造之间的错切关系,按照断裂构造发育的先后顺序,大区内主要有NW、近EW、NE和近SN向4组断裂带。
滇川黔铅锌矿区的形成,小江深断裂带与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东北向斜列展布的铅锌矿带,完全由滇东北左行雁列式控制着。
矿区位于金牛厂一矿山厂背斜东冀, 为一走向NE的倾伏褶皱.倾向SE.倾角3O°~7O°,绝大多数铅锌矿床赋存在背斜的轴部附近和其两翼中。
该矿区构造主要以NE向断裂,由矿山厂、麒麟厂和银厂坡三条主干断裂带,为矿区的一级构造。矿区内的矿体形态、分布特征直接受其控制,三者均为成矿后期断裂且都是逆断层,在矿区内呈NE向展布。其中矿山厂和麒麟厂断裂在NE端相交于贵州牛栏江,在SW 端于会泽板栗树处相会,两者合二为一。3条主干断裂带均具有多期活动和成矿流体活动的特点。
此外,在3条主干断裂带的旁侧,还发育有多组呈雁行排列的左行NE向顺层断裂和破碎带,其中以下石炭统摆佐组地层中的层间破碎或层间断裂带为主,是该区主要的容矿构造和最终贮矿场。这是由于主干断裂上下盘错动、拖拽作用,导致旁侧次级褶皱、拖拽褶皱、地层挠曲的形成,在其褶皱地层内形成拓空与剥离空间,特别是在上下盘为泥岩、页岩而中间为相对较软弱的碳酸岩地层中,更容易形成拓空、剥离和破碎空间,是铅锌矿床形成的最佳容矿场所。
4 岩浆活动
在早二叠世末至晚二叠世初的峨嵋山玄武岩喷发时期,扬子地台西缘发生了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溢活动,其可分为3个不同的活动阶段:1)以强烈喷发或喷发一溢出为主;2)广泛持续的宁静溢出,构成了玄武岩的主体, 同时尚有部分岩浆没有溢出地表,侵入于浅部形成了辉绿岩体;3)弱喷发一溢出, 喷发物少而周期长。
大规模玄武岩浆的喷(发)溢活动使玄武岩呈岩被状整合于整个西部地区的下二叠统栖霞一茅口组灰岩面上。玄武岩的喷(发)溢与该地区矿床的形成在物质成分、矿床成因和时空关系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铅锌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首先, 由于峨嵋山地幔热柱的上隆加强了断陷作用的发展,进而控制了断陷盆地内地层的沉积和构造的形成;其次,地幔热柱的构造事件为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