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治措施探究
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治措施探究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并存的文物古建筑。但由于天灾人祸等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古建筑损坏程度非常高,其中因火灾而毁掉的古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对文物古建筑主要的火灾隐患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析,对于保护这些标志着国家文明,同时又是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文物古建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古建筑自身的特征以及天灾人祸的原因,文物古建筑起火、失火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并且造成了不可弥补和挽回的损失。好比2005年北京景山寿皇门和河北涉县清泉寺发生的两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意味着这些文化古建筑将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见,汲取以往文物古建筑的经验教训,在探究文物古建筑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与其容易失火发生火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防治措施,对于我国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文物古建筑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一)文物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古代的建筑主要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构成,多为木结构体系。综合我国古代的建筑来看,现在存留下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基本特点是:
1、构造各异,且建筑材料大部分为木制。文物古建筑都有其特殊的建筑学价值,体现在结构和形式的多样和复杂性上。但其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所用材料全为可燃材料,并且大量的木结构外露,这决定了古建筑容易发生火灾并且火势蔓延很难控制。
2、空间高,跨度大,装饰精致繁缛。古建筑的气势一般都比较宏伟,这就决定了它的内部空间要大,也就是说屋顶高,并且建筑物之间无分割物。同时,古建筑的装饰都极其奢华,往往用窗、花罩、窗棂、隔扇、藻井等填充内部空间,并且对这些构件进行彩绘、镶银子鎏金等。
3、斗拱繁多,榫卯结合。飞檐斗拱是古代阁楼、宫殿和庙宇的常用构造方式。而榫卯的运用又是决定古建筑牢固性的重要条件。
(二)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但火灾仍时有发生。比如2003年武当山遇真宫荷叶殿发生的火灾将最有价值的3间主殿烧毁。就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现状来说,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有以下几点: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一般来说,文物古建都是纯砖木或是纯木结构的建筑群,其火灾荷载远远超过我国现行的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同时,古建筑的各种木材构建,经过经年累月的风干,含水量极低,特别是一些质地疏松枯朽的木材,在干燥的季节或是遇到一丁点的明火都可能燃烧起来,耐火等级很低,火灾危险性极大。再者,古建筑多为群,没有分隔物,防火间距明显不足,而且多为院深墙高,若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蔓延,且燃烧猛烈,难以控制,迅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2、地处偏远,灭火、消防设施匮乏
一方面,文物古建筑分布极其分散,且多建在城区以外,有些甚至地处高山深谷之中,地势高且道路不畅,几乎成了消防的空白区,这就导致了一旦发生火灾,城区的消防设施很难及时送达。另一方面,文物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的能力,既没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也没有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员。大多数古建筑通常都缺乏消防水源,既无消防道路,自动灭火设施,也无应急照明疏散或是消防疏散通道不畅等现象,这些都给火灾的扑救工作构成了挑战。
3、古建筑管理体制不健全,用电不规范
由于文物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效益,因此很多管理部门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往往忽视对古建消防安全的管理。就用电来说,普遍存在“四多”现象,即可燃烧物品过多、电气线路复杂且多、居住老人多、使用明火多的用电不规范表现。有些甚至使用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或是使用明火烧香拜佛,这些都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及其火灾的特点
(一)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用火用电不规范,不慎引发火灾。某些古建筑内,居民使用明火做饭,冬天甚至生起火炉,这些都极易诱发火灾。如1985年4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拉扑楞寺因灯烛使用不慎而引发的火灾,使大经堂全部烧毁。
2、游人香客用火大意引发的火灾
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因抽烟、烧香而引发的火灾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2006年4月在有“道教第一山”美誉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地平凉崆峒山,因游客不按规范焚烧香纸而失火,不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景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雷击等自然不可抗拒力引发的火灾
从上文对古建筑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深山藏古寺”几乎是我国古建筑的写照,再加之很多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