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前世、今生、来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前世、今生、来世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前世、今生、來世 來此之前我尋思:「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憑什麼要各位坐在這裡?各位心中的「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是什麼?視覺文化並非源自藝術教育界,視覺文化研究是否像某些學者所說,終究會取代藝術研究? 在生活周遭習常為見的影像,我們可以解讀出什麼?其中的「意識形態」,當我們身浸其中而不察,很可能為此意識形態而滲透。當代何以出現「視覺文化」?視覺等於文化的替代品,影像替代文字,但視覺資訊可能找不到意義,看得到的是否能夠相信?看不到的是否更值得探討? 不論精緻藝術的定位如何,青少年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很難說一生中能接觸的精緻作品能有多少,但青少年卻無時無刻浸淫在各式影像中。由繪畫、攝影、影片、電視、電腦與數位科技,視覺科技不斷改變進化,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存在也是因應時代,科技的改變才被激盪而出。書寫已不足以呈現文化,而要以視覺影像才是較為全面的涵蓋方式,也使得我們沈浸在大量複製、大量改變、各種形態的媒體、材料、空間的影像中,無從逃躲。 當代是影像的世紀,以往認為眼見就是真實,會將影像與真實劃上等號,如今我們面對虛擬的真實亦非常自如,不會去追究影像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然而,只有人類能將視覺所見、所未見的事物概念感覺,化為影像,但凡看到就能解讀,並進行多方詮釋。透過對影像的解讀,可以協助個體建構、尋找並釐清自我的價值與認同。 時代改變了,精緻藝術觀需要改變,藝術教育也需要改變。視覺文化在很多學門都是目前當紅的研究範疇,既然「視覺」本來就是藝術教育工作者人所擅長的對象物,藝術教育工作者當然不能自外於視覺文化之藝術教育思潮。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思潮的演進 1970年代西方學界開始討論文化轉向(即從讀寫呈現文化的方式到視覺轉向或圖像轉向),但視覺文化概念被廣泛開始討論則始於1980年代晚期,並於1990年代蔚為風潮。視覺文化一詞最早由藝術史學者Ms. Svetlana Alpers在1970年代主導「新藝術史研究」時提出,並於1983年討論荷蘭的繪畫發展時,借用藝術史學門學者Michael Baxandall1972年「時代之眼」的概念,使用「視覺文化」一詞,指稱荷蘭的繪畫是「荷蘭視覺文化」(Dutch visual culture)。1988年四月三十日,美國「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在紐約舉辦了一個研討會,主題是「視覺與視覺性」(vision and visuality),與會學者開始醞釀對於「視覺文化」的雛思。 1990年代出現一陣與視覺文化相關書籍的出版浪潮,不一定以「視覺文化」為名詞,然已經開始探討相關理論;接下來則出現直接使用「視覺文化」為其名稱,進行相關理論的探討或相關文獻的集結者;以「視覺文化」為其名稱,並對相關理論進行系統化釐清的教科書性質者也出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與視覺文化相關之書籍陸續出版,並有將之聚焦於特別議題及應用於實務界的書籍。另外,二十一世紀,也有相關博、碩士論文的出現,如20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Margarita Dikovitskaya的博士論文《From art history to visual culture. The study of the visual after the cultural turn》。以視覺文化研究為主題的學術性期刊亦於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葉成立,例如,《視覺文化期刊》(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2002-)及《視覺研究》(Visual Studies,2002-)等,以及《隱形文化》(INVisible Culture)、《現代性:視覺文化批判》(Modernity Critiques of Visual Culture)等電子期刊。以《視覺文化期刊》為例,可看出在英、美有哪些議題受到視覺文化研究界所關注。《視覺文化期刊》引言中強調跨領域、科際整合式的內容,但其中隻字未提藝術教育,更遑論教育了。我的疑問是,不知這些高深的學術領域,如果脫離教育,要如何往下扎根? 對視覺文化思潮的三波討論 視覺文化思潮可約略區分出三波的討論,第一波為視覺文化研究先驅者的自行定義時期。其一為強調視覺文化的跨國性大眾媒體傾向,其二為強調對於視覺與視覺性的哲學性論辯,其三為強調對當代視覺現象的批判。第二波、第三波則對視覺文化研究進行質疑,也可稱為保守勢力的反動。《十月》(October)1996年第七十七期所進行的「視覺文化問卷」(The Visual Culture Questionnaire)調查,其結果顯示當時學者對視覺文化的看法是比較負面的;也有學者在其關心的議題中,相當前衛,但提到視覺文化,就成了捍衛者的角色,批判視覺文化;或許是因為視覺文化挑戰了原來的學門,因此面對視覺文化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