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装饰特点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装饰特点探究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装饰特点探究摘要: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析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建筑装饰特点,分析其中饱含的思想文化背景,展现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精美绝伦、沧桑厚重,感悟中原文化与河大精神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近代建筑群中西合璧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年代,正是建筑领域折衷主义思潮的兴盛期,它提倡创作自由,模仿一切建筑的长处。这种建筑思潮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历史影响。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就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筹划和建设的,是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河南建筑由传统向现代转折期留下的文化遗产,它具有参酌古今、中西合璧的风格,是河南近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代表和典范。 1、引言 1912年,河南大学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立的“河南贡院”旧址上创办,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自1915年起,学校设计修建的一组近代建筑,是当时学校的教学、办公和生活用房。从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东内侧有六号楼,东外侧有 10 座分布整齐的斋房(称为 “东十斋”),中轴线西内侧有七号楼,西外侧有2 座斋房(称为“西二斋”)。西二斋西部有清代“改建河南贡院碑”、“重修河南贡院碑”各一通。建筑群总体构图为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的布局形式。其风格还融合了西方建筑部分手法,美观实用,浑厚典雅,是近代中国公共建筑中最具组群特色的建筑类型。该建筑群对于研究中国的近代建筑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与史料价值,至今仍保存完好。 2、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既有中国传统的屋顶、木雕、彩绘及墙体的对称布局,又有爱奥尼式的巨柱和装饰精美的窗套和门楣等,它完美地融会了中西建筑的艺术风格。“近代建筑群的94根古典柱式也闪耀着创新追求之光。”[ 陈宁宁.黉宫圣殿——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P47]六号楼、大礼堂的爱奥尼式及七号楼的塔斯干式,都经过了设计者的改良。笔者认为,同样具有古典特质的西方柱式容易也能很好的经过设计整合后,和中国传统古老的建筑融会贯通,赋予中国的传统建筑新的面貌。 2.1南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1936年兴建的河南大学正校门门为四柱三楼牌楼式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 大门为南北两个牌楼圆拱相连,中为正楼,两边为次楼,形成重檐效果,是我国古代四柱三楼式牌楼的进一步发展。多种珍禽奇兽雄踞双重飞檐之上,使人顿生庄严大方之感。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檐飞起翅,四角如翼。正楼匾写“河南大学”,次楼匾额镶古典花纹,檐下额枋、雀替均饰以中国传统彩绘和木雕工艺,麒麟、凤凰等穿越在祥花瑞果间。两侧匾额镶嵌着中式古典花纹雕刻,这些都渗透着浓浓的中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2.2六号楼 六号楼是河南大学第一座中西建筑手法合璧的建筑。该楼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平面呈“T”字型,中间4层,两翼3层。中间部分,6根爱奥尼式巨柱贯通二三层,门口设平台直达二层。屋顶中部为悬山灰瓦坡顶,两翼为硬山四坡顶。底层为基座层,灰泥粉饰,二层以上为青砖清水墙,西式玻璃门窗。其屋顶、墙体对称布局,中间高两侧低,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六号楼的柱式、门窗,楣饰、圆劵柱、外廊、花瓶型栏杆以及灰泥线饰和窗套均为西方建筑装饰营造手法,给人稳重厚重的感觉。三层外廊下方的主体正立面上还有六根带有罗马混合风格的柱子,这些柱式经过了建筑师的革新,虽然没了凹进去的园槽和凸出来的槽背,但柱头左右仍各有一个秀逸纤巧的涡卷。柱子之间的门楣上装饰着半圆形和三角形的白色山花装饰,是简化了的西洋建筑装饰造型。 2.3 大礼堂 大礼堂为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楼梯6座,后台有两座为木质楼梯,水泥地基,青砖墙,大玻璃窗,采光良好。礼堂南立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台基、屋身、屋顶”三分式构图手法,但在门厅凸出部位的屋身上则大胆引用了4 组8根直通檐口的具有罗马爱奥尼风格的巨柱,大大强调了建筑的主入口,突出了建筑立面的壮观效果。 巨柱柱身有24个平齿凹圆槽,槽背呈带状,下部是多层的西式柱础,柱头左右各有一个秀逸纤巧的祸卷,造型严谨,符合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巨柱向上自然连通着中国传统彩画额枋,造型连接的自然美妙。在挺拔向上的西式巨柱之间是中式三樘垂花大门,大门以酱红色油漆涂饰,门上方悬挑坡顶,再向上方又照对着中国传统圆形彩画透花窗,使建筑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又不失严肃。 2.4七号楼 又称“博雅楼”,于1921年建成。楼高3层,其中半地下室1层,为当时主教学楼。该楼平面呈“工”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