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经典小吃――长子炒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传百年经典小吃――长子炒饼

流传百年经典小吃――长子炒饼小吃风味 “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闻名遐迩。在晋冀鲁豫四个北方大省,许多人都知道山西的长子炒饼,不仅当地人喜欢吃,就连来此地旅游的人都想品尝其独特的风味,以饱口福。 长子炒饼色泽金黄,柔软爽口,清香不腻。 来历传说 长子炒饼诞生于哪个朝代,到底是从外乡传入,还是长子县土生土长的美味,早已无从考证。不过在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在清朝,长子县一个书法家叫冯士翘。他经常四处游走,去给乡民写字画画。 一天,他出去给大家写喜帖回来,走到石哲村的时候,又渴又饿,于是就去了村边的一户人家,准备向主人找点吃的。 主人家一看,大名鼎鼎的冯士翘先生竟然不请自来,于是赶紧叫家里人准备饭菜款待。而冯士翘自己也不客气(确实是饿了嘛),风卷残云般地把主人端上来的饭菜和汤吃了个净光。因为特别好吃,他都吃撑了。 在主客闲聊的时候,冯士翘终于好奇地问:“今天,您给我做的什么呀?真是好吃,美味啊!” 主人一听,冯士翘夸奖自己了,连忙回答:“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用小米面粉、粉条、白萝卜丝做的,我们这里管它叫炉卜,是我们这儿的待客饭。” 冯士翘一听,很高兴地说:“但是很好吃啊!为了表示感谢,我给你留幅字吧!”说着,就请主人家取文房四宝,自己大笔一挥,写了首诗:“徒步特游发鸠山,漳河源头碧水翻。下山行至石哲村,进宅解渴来打尖。主人端出待客饭,粗粮细做炉卜香。” 写好后,冯士翘再三感谢主人后,就走了。 再说这冯士翘回到家以后,吃什么都不香。他的老婆就问:“你是不是病了呀?否则怎么什么都不想吃呢?”于是,冯士翘就把石哲村吃“炉卜”的事和老婆说了。 他老婆一听,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呀?不就是小米面粉、粉条和白萝卜丝做的吗?我给你做做,味道肯定差不了。” 于是,她就赶紧和面、擦萝卜丝、泡粉条,准备做“炉卜”。 虽然是按照冯士翘讲的方法做的,可是却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道来。好在冯士翘的老婆做事情比较有耐性,一遍不行,我再做。 第二次做的时候,她故意在小米面里额外放了点小麦面,这样面就有了两种――小麦面和小米面,这样切成丝和粉条、白萝卜丝焖炒。 谁知道,她这样胡乱做了一番,竟然歪打正着,冯士翘边吃边高兴地说:“不错!不错!但是你如果再用油炒一炒的话,味道应该会更好。” 这就是长子炒饼的前身――“炉卜”,后来经过几代厨师的改进、发展,就演变为现在的“炒饼”。 然而,因为“炉卜”是长子、屯留民间百姓祖传的吃法,所以即便时间发展到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是管炒饼叫“炉卜”。 1974年,晋东南地区商业局把“长子炒饼”写入了《烹调技术基本知识》,并且当时的《长治日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中国食品报》等报纸杂志都先后登载了其制作工艺。 十年后,“长子炒饼”参加了山西东南部地区举办的“名产名吃展销会”,并且夺得一等奖;1987年4月,又被收入《中国风味菜点集锦》一书。 2003年,长治客运酒店的李伟杰带着“长子炒饼”参加了“中国”,获得国际金奖。次年,长子县石哲镇的张明孩和长治紫坊集贸市场饭店的苗国庆两个人带着“长子炒饼”参加了山西省“汾酒杯”第四届烹饪大赛,被评为“山西名小吃”。 长子炒饼,是当地人逢年过节的必吃之物,同时也是他们的待客首选,而且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还是黄毛小儿,都对炒饼情有独钟。而外地许多来长子的人,也会慕名去品尝。 比如秦基伟上将来上党地区时,吃完一碗,还叫再来一碗;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每次来长子,都会点炒饼吃;甚至吃惯了西点、大餐的美国友人韩丁先生来长子考察,都爱点炒饼;而海南一家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吃完炒饼,甚至留下了“有缘得识长子炒饼,天下之美味尽于斯”的美誉。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