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色趋势探究和设计话语权
流行色趋势探究和设计话语权中国流行色趋势研究已经有三十年多历史,许多专家、学者、设计师以及有关行业领导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流行色研究的基础正是由他们所确立的。然而,当地域性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态势中还处于非主流状态的时候,论述设计话语权问题就显得非常苍白。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人们热情地追逐西方流行时尚;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价值迫切需要得到确认的愿望也空前高涨。然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面对传统色彩与历史文化财富既不能妄自菲薄,视而不见;也不能盲目乐观,臆断出西方人会对来自中国的流行色也有回归故国家园之感。色彩流行从大里说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俗、民族传统的具体反映,从小里讲是个人趣味、生活方式、流行风尚的性情陶冶。流行色趋势研究随着经济与文化发展,由高到低、至上而下,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就中国流行色趋势研究而言,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
1
色彩研究的方法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流行是一种社会心理,它是某个时期人们对某几种元素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所谓流行色,就是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爱好和带有倾向性的色彩,可以说是一个时尚的名词。流行色是色彩在当下与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颜色,它的特点是流行快而周期短。由于流行色研究的时效性很强,使得流行色研究无法为新形成的色彩流行体系寻找到严格的理论解释和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设计学界轻视流行色研究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不会将流行色研究纳入学术视野。学术界对流行和时尚的偏见,往往将严肃的“流行色”和设计潮流研究隔离在学术之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我们心怀尊敬的文化学者心里。因此,设计潮流研究作为最能解决当下应用问题的学术常常被理论界的权威们拒之门外。譬如:文化学者刘梦溪先生在《大师与传统》一书中就说:“流行与时尚,应该与学术大师无缘。”我理解这句话是相对于王国维、陈寅恪和傅斯年这些实至名归的学术大师而言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如刘梦溪这般的文化学者是看不起应用性学术研究的。我以为,流行色研究虽不能说会产生诸如陈寅恪这样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当然也不可能支撑起民族文化的精神脊梁。但是,流行色与时尚学作为关注现行人类生活品质的实用研究科学,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尊敬与肯定。
三十年多前,当我刚刚接触流行色的时侯,就曾经聆听过我国流行色研究前辈蔡作义先生讲课。虽然,那时中国流行色研究体系处在初创时期,信息来源也仅仅是国际上少数几个纺织品博览会。丝绸和轻工行业的国家进出口公司,每年派出专业人员赴国外收集资料,形成流行色报告。但是,流行色这个概念,足以使我们相信来自西方的流行色彩是权威性的,现在想来当时多少有些盲从。从流行色理论研究的历史层面说,我们不应该忘记流行色研究最早是从纺织品流行色开始的,而且发端于上海,进而影响全国。我们要真诚地感谢《流行色》杂志的老主编周峰先生,是他主编的那本印刷质量不佳的《流行色》杂志给我们带来了最初的流行色学理分析。在色彩学研究领域,我们还不能忘记尹定邦、黄国松、魏国村、王蕴强等人的努力。虽然,近年来色彩研究由于大量海归专业人员加入,色彩研究无论从方法论,还是研究内容,以及学术体系的科学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迄今为止,黄国松等先生的色彩学著作,就成熟度和体系性而言,仍然是优秀的教科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时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刹那间了解时尚最前沿的流行信息,巴黎、纽约、东京、上海街头的时尚女性,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同。虽然民族色彩的运用,由于民俗活动等根深蒂固的民族审美习惯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欧美流行设计主导下的色彩流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审美认同。人们追赶时尚,随时尚潮流变化而追求新的流行。因此,国内的流行色研究,已经不再是三十多年前去“法兰克福”等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转几圈,回来写个报告到各地宣讲那么简单。研究方法更趋科学与合理,同国际色彩组织的联系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宋建明等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色彩专家和年轻一代学者,洞察到国内色彩研究的缺失,将在国外学习到的色彩观念和色彩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并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中国流行色研究及应用设计的进步。
流行色研究方法可以说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从人类文化史和艺术流变史的角度,还有可以从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更可以从人类文化心理和设计伦理的角度,对流行色趋势展开研究。同时,一种建立在技术实验室和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现代色彩研究,则以更为科学的方法而受到人们的亲睐。
2
流行色研究需要构建起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所限,所谓“流行色”研究往往从视觉表象入手比较多,许多研究报告和发布常以设计师个人的感性认识,参照一下欧美色彩流行趋势的图式,再寻找几本时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