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洛阳龙门旅游区地质环境
浅议洛阳龙门旅游区地质环境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洛阳龙门以其古老而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闻名于世,周围还有白园、香山寺等一些名胜古迹,形成著名的旅游区。但其地质环境却鲜为人知,本文旨在探索龙门的地质旅游资源,籍在能对龙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点滴依据。
1 地质环境
1.1龙门山成因探讨
龙门山呈近东西向展布,向东连绵起伏,最终与嵩山相连, 逐渐倾没并过渡为逶迤土岭, 应属篙山余脉,即华北板块南部篙箕隆起的组成部分。其形成于印支中期,距今约2亿年。
印支早期,华南、华北两板块发生碰撞,板缘严重褶断,板内因振动形成稀疏的东西向张断裂,继之有顺层滑动产生。而龙门一带时为广裹平原,向南东缓倾。印支中期,华北块断具向南仰冲趋势,板内弯曲形变,产生隆坳构造,篙箕隆起在此背景下形成,其组成部分龙门山随之崛起,突兀于平地之上。之后,龙门山经历了燕山、喜山期地质构造运动,其上原沉积的近千米厚石炭二叠纪地层和少部分三叠纪地层,经风化剥蚀仅留石炭纪下部地层,西延部分由土岭所取代。
龙门山体主要由中上寒武统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龙门石窟开凿其中。这些碳酸盐岩性脆、较坚硬,具一定抗压、拉、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但惧水的侵蚀与工业废水的污染。
1.2地层概况
龙门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之确渑小区。地层出露与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基岩露头有龙门山全权的寒武系,龙门桥头的石炭系及龙门山北儷零星分布的二叠系。龙门山两侧新生界广泛分布。
龙门以北的新生界下伏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及石炭二叠系,隐伏有较丰富的温热水资源,以南的新生界下主要为三叠系地层。
1.3沉积坏境
考虑到资料的可靠性和地学界看法的一致性,从寒武纪开始追溯龙门的沉积环境。整个寒武纪,龙门所在的华北盆地属广阔的陆表海或陆圆海环境,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寒武纪末期至奥陶纪中期,华北盆地南部逐渐隆起,形成南高北低地势,使三门峡到郑州一线以北接受沉积,厚度向北增大,以南的龙门一带及其它地域抬起受蚀。奥陶纪中期以后,华北整体大抬升,后经奥陶晚期,志留纪、泥盆纪及石炭纪早起的1.3亿的风化剥蚀与夷平作用,华北盆地成为向北缓倾的广阔而平整的地台。中石炭世早起,华北地台开始沉降,海水从北、东、北东方向侵入,华北自北而南接受沉积。龙门一带属华北南部,至晚石炭世早起才变迁为浅海环境,沉积了8~10m厚的铝质岩。晚石炭世晚期,由于华北板块收到欧亚板块的俯冲而北西端翘起,古地理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华北成为北西高南东低的倾斜聚煤盆地。当时地壳脉动频繁,古秦岭洋不时从南东方向侵入,龙门和整个华北一样,形成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早二叠世,秦岭洋逐渐退缩,华北总体属近海陆相环境,气候湿润,植物繁茂,偶有海侵,海退型三角洲沉积发育,形成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重要含煤地层,晚二叠世中期有一短暂沉积间断。晚二叠纪晚期以陆相近海湖泊及河沉积为主。三叠纪时,华南、华北两块发生碰撞,秦岭洋关闭,华北盆地解体,龙门山隆起。龙门山两侧河流相与湖泊相沉积交互发生。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初龙门一带均属隆起单元,受蚀而未有沉积。第三纪至第四纪,龙门山两侧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洪、冲积作用形成砂砾石层、卵石层及亚砂土等。
龙门一带在地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环境变迁,形成今日之地貌景观。在近代与现代,龙门附近主要遭受伊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形成小型冲击平原。
1.4构造景观
龙门属华北板块南部嵩萁构造区的南西边缘地带,其南东为崤熊构造区,龙门以北为洛阳盆地,以南属伊川盆地,龙门山矗立与两盆地分界线上。
龙门南西有一草店断层(图1),属岸上一襄陕断裂的中段,为嵩萁,崤熊两大构造区分界线。草店断层有南东延入,沿东草店、龙门南方向向北西伸展。走向300°,倾向210°,倾角
75°落差500~800m,属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的平移正断层。其形成与燕山早起,喜山期有所复活,近期可能仍有活动。属龙门地热田温热水导水通道,断层带深处可能隐伏有大型岩浆岩体。另外在龙门北部尚有龙门街断层(F54)、龙门桥断层(F45)及寺沟断层(F41)等。这些断层基本属隐伏型,且规模较小,无复活迹象,对龙门风景区外貌基本无负面影响。
龙门北西有以滑动构造(HF),称龙门滑体。形成于燕山早起,自南而北滑动,滑动面积约10km2,滑体的根带在龙门附近,前锋趋近关林,组成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及少量三叠系。滑面呈犁状下切,倾角6°~40°,切割深度50~500m。龙门滑体属古老滑动构造,早已稳定,近期不可能活动。
2水文地质环境
2.1龙门泉群及其成因
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