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蒙古族长调及美声唱法之艺术比较
浅议蒙古族长调及美声唱法之艺术比较摘要: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美声演唱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并于20世纪传入我国,对我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科学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辩证客观地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声乐艺术类型,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共同繁荣,对于推动我国声乐艺术平稳健康向前发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 美声 比较 影响
长调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中同艰苦的自然环境抗争时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抒发方式,其音乐风格高亢明亮、曲调悠长、节奏舒展,具有强烈的大草原辽阔苍劲的气息,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奔放豁达、崇尚自然的人文情怀。美声演唱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最早是源自“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后来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美声演唱艺术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声演唱艺术已经同中国本土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相互融合、影响,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比较这两种声乐艺术之间的异同,对于推动我国的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概述
作为重要的声乐艺术类型,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都是已经成熟了的、系统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形式。
1.蒙古族长调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因此长调又被称为“长歌”、“长调歌”、“草原牧歌”等。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有着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风格: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其曲式结构多为由上下句构成的乐段,或由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联句体,多不对称。偏好运用各种各样的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从而使曲调长短相济,疏密得当。部分长调民歌还带有引子、尾声、副歌之类附属性结构。另外,长调民歌的歌词一般为两行一段,在不同的韵部上反复叠唱。其演唱方法繁多且难度较大,除了“诺古拉”外,还有真声与假声、头腔共鸣等独特技巧。
2.美声演唱艺术
美声唱法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末期,“美声”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el Canto”,即“美好的歌唱”之意。美声演唱艺术最早是由“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发展而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早期的意大利,歌剧表演通常是由阉人歌手来担任女声演唱的,但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演绎一些情感较为激烈的戏剧性唱段时,阉人歌手已经无法满足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因此美声演唱艺术家便努力钻研演唱技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由此产生了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美声演唱艺术。美声演唱艺术对声音的要求较高:音色要求圆润、光彩、清澈,共鸣充分,声音洁净。演唱时,演唱者要打开喉咙,字正腔圆、吐字清晰,音波均匀,音域宽广,能高能低。总之,演唱者通过对声音位置、真假声音混合、共鸣运用、气息自如控制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塑造出美好的歌声,并达到最佳的剧场演出效果。
二、蒙古族长调与美声唱法之艺术比较
蒙古族长调与美声唱法同属于声乐艺术的重要类型,在对人类发声器官的运用方面都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性,二者表现出在差异之上的艺术互通性。
1.情感表现方式
音乐是人类情感抒发和表达的重要方式。蒙古游牧民族和欧洲人民因为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历史和价值取向选择了不同的抒情方式,同样也造就了长调与美声唱法略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蒙古族一直生存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北方草原上,有“骁勇善战,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则是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气势宽广、字少腔长,唱起来激情豪放、一泻千里,在豪迈不羁、大气洒脱的声音背后,听众更多感受到的是真挚的情意和淳朴的热情。
2.演唱技法及特点
长调与美声演唱艺术在气息、咽腔运用、共鸣及混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与差异。
(1)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气息在歌曲演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歌曲的快慢、强弱、连顿、张弛,声音的抑扬顿挫都同气息的控制有直接关系。长调歌唱艺术同美声演唱艺术在气息运用技巧有着共性规律,二者也都十分重视呼吸训练,认为这对歌手演唱、发声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族长调演唱艺术所使用的、具有独特民族个性色彩的歌唱技术发声的呼吸法,是腹式呼吸法,也称丹田之气法。歌手要会吸气、会贯通、会打结,还要会放松,并能够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乐句的长短、吸入或呼出气息。同时,歌手在歌唱中还要注意引导自己气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以便均匀地控制呼吸,并更加自如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