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于春苓、杨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砝码,通过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及西欧国家的能源外交,实现和维护着国家利益。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争夺欧洲及全球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关键词:冷战;苏联;欧洲;能源外交   中图分类号:D851. 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0)02-0075-06   收稿日期: 2010-01-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一般项目(08JA770008)   作者简介:于春苓(1950-),女,北京人,教授,主要从事俄国史研究;杨超(1972-),男,黑龙江绥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着冷战。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美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通过对东欧经互会国家及西欧国家的能源贸易,实现和维护着自己的国家利益。“石油因素对苏联的经济意义非常大”,“苏联石油输出战略基础是在1970年形成的”,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与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使东西方世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苏联抓住历史有利机遇,实施了石油输出战略。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石油与天然气成为苏联与美国争夺欧洲及全球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一、苏联对欧洲能源外交的形成因素   (一)苏联丰厚的油气资源   苏联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受当时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因素的影响,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苏联石油储量和产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为西方国家情报部门猜测的对象。于是有关苏联时期的石油储量、产量,各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的数据各不相同,包括苏联政府自己披露的能源储备、产量的资料。1970年苏联石油部长访问美国时,曾声称其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大约为25比1,那就意味着储量是87·5亿吨,这个数字估计包括苏联地质学家所区分的四大类中的前三类,即已探明的、半探明的、有希望探明的[1]。   此外,苏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和出口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石油的产量增长速度和许多重要产品的绝对增长额都开始超过美国。“在1951—1960年间,苏联的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增加了1·1亿吨,而美国在同一时期石油增产了8 100万吨。”[2]196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委内瑞拉,仅次于美国, 1975年超过了美国”[3]。1986年苏联石油开采量56·12亿吨,出口量23·43亿吨。1989年石油开采量55·22亿吨,出口量22·37亿吨[4]。苏联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不仅在其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也成为其能源外交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油气资源成为苏联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武器。   (二)欧洲能源对苏联的依赖性   欧洲对苏联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一直是世界能源消费大户,但它们的能源自给率却不高。西欧1983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5%,天然气储量为43·24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5%[5]。东欧经互会成员国保加利亚1955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5万吨, 1980年的石油产量达到45万吨。波兰1955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5万吨, 1980年的石油产量达到45万吨。匈牙利1955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60万吨, 1980年的石油产量达到300万吨[1]。在自身能源匮乏的情况下,西欧不得不将目光放到全球能源市场,通过与中东、挪威、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基于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互补性等方面的考虑,与苏联的能源贸易是西欧国家优先发展的方向。而对东欧经互会国家来说,由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对峙,东欧的经互会国家只能依靠苏联的石油及天然气的供应,来满足国内能源消费的需要。同样出于冷战的需要,苏联通过低于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达到控制东欧经互会国家的目的。   (三)冷战国际环境因素   “石油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他任何原材料都无法企及的。”[6]二战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体系,美国成了战后唯一的经济大国。美国对外经济战略是建立经济霸权,而欧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对美国整体外交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需要,欧洲成为美苏角逐的重要区域。苏联对外经济战略更多地服从于寻求国家安全战略,但鉴于自身的实力,只能借助于能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