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和神话(13年2月27日)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2013年春季学期) 参考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源头可上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 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它的样式是人们口头流传的远古歌谣和神话 注意辨别真伪 传说时期文学的结束——文字的产生 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诗歌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墨子·公孟》:“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的界定:秦统一之前,即公元221年之前的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法和双视角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双视角: 三古七段是一个视角,朝代分期是另一个视角,合称为双视角。 先秦文学的形态之一:文史哲不分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庄子·天下篇》说:“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 钱钟书《灵感》:“‘支那学’者严肃地回答:‘亲爱的大师,学问贵在专门。先父毕生专攻汉文的圈点,我四十年来研究汉文的音韵,你问的是汉文的意思,那不属于我的研究范围……’” 先秦文学的形态之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诗经》和《楚辞》 先秦文学形态之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论语·八佾》)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巫觋——史官——贵族——士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孔子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又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 《汉书·艺文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原道篇》中说:“古代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其原:一则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也。典、谟、训、诰、礼制、乐章,皆朝廷之制作,本非专为教民之用。故金滕玉册,藏之秘府,悉以官司典之。士之欲学者,不知本朝之家法及历代之典制,则就典书之官而读之。……二则官有其器,而民无其器也。古代学术如礼、乐、舞、射诸科,皆有器具,以资实习,如今之学校试验格致器具,非一人一家所能毕备。……学术既专为官有,故教育亦非官莫属。” 《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向郯子请教官制,“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前文学发展的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卡西尔说:“神话乍一看来似乎只是一团混沌——一大堆不定形的语无伦次的观念。要寻找这些观念的‘理由’似乎是徒劳无益枉费心机的。如果说神话有什么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莫名其妙的’。” (《人论》) “举网以纲,万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的效果。(桓谭《新论》) 一、以感性而不是理性来认识世界,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物我混同。 二、具体、形象、可感的思维。 (苏联)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 (瑞士)皮亚杰《儿童对世界的看法》 (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三、伴随着虔诚热烈情感的思维。 总体来看,神话思维是一种隐喻、象征性的思维。 第二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网络安全宣传PPT课件.pptx
- 雅马哈PSR-230说明书.pptx VIP
- 观看阅兵心得体会.pptx
- 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精品课件.pptx VIP
- 第8课 在实际中提高认知能力-【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质量保证大纲 (2).pdf VIP
- 中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其翻译.pdf VIP
- 第9课 创新增才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pdf VIP
- 选必1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精品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