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宜章丹霞地貌特征及其研究
第19卷增刊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19,
1999年10月 第六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Oct. , 1999
湖南宜章丹霞地貌特征及其研究
文云秀 齐德利
(湖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200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 甘肃 兰州 730070 )
提 要:湖南宜章县境内的红层盆地属于南岭山间拗陷盆地,沉积了厚达1000—2000m 的白垩
2 2
系红色碎屑岩。盆地面积约50.16km ,其中发育典型丹霞地貌面积33.25km 。西南区蕉溪、罗
家權一带发育了丹崖赤壁,但丘陵比重大;东北部是全区丹霞地貌最壮观的,峡谷、岩堡、岩
穴、穿洞等类型多样;中部以江边村白水河沿岸为主。
关键词:红层盆地;丹霞地貌;穿石岩;八角寨;旅游开发
笔者曾对宜章县白石渡一带的丹霞地貌做过讨论。1998年8、9月间在黄进教授和邹
文发教授的参与下,我们又一次对该地区的丹霞地貌进行更深入的实地考察研究,对宜
章县的丹霞地貌发育的地质基础、形成的内外力因素进行了探讨,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做
了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
1 地质基础
宜章红层盆地主要是指白石渡盆地,它与临武盆地和坪石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均为同
一构造盆地,属于华南地块的南缘,华南地槽系的南岭地槽褶皱带。燕山运动期间,区
内差异升降,才使各盆地分开,中间出露石炭纪的石灰岩,把红层盆地分隔成一个个小
型盆地。东北部是千里山花岗岩体,西北部为骑田岭,东有九峰山,西有香花岭,南有
莽山,整个盆地形似马蹄,向东南敞开,发源于各山岭的河流汇集成武水。流经各个盆
地,从盆地的东南注入北江。在武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发育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从宜章1 ∶20万地质图分析红层盆地出露的地层可知,盆地内主要堆积了白垩系中、
晚期(K 、K dn 、K nn )厚达1000—2000m 的红色陆相碎屑岩。东部属山麓洪积相、河
2 2 2
流相为主,主要分布于八角寨、羊虎岩、穿石岩一带,为红褐色巨厚层状砾岩、砂砾
岩,岩性坚硬,重力崩塌后,断崖棱角分明,十分险峻,而崩积巨石似天外来客,或镶
入田中,或横在河畔,宜章丹霞地貌以此几处最为典型。西部以湖相为主,除在黄金塘
王竹岱、白路塘掛塝岱等地丹崖赤壁较明显外,大部分地区形成起伏和缓的红岩丘陵。
2 形成丹霞地貌的内、外力作用
2.1 内力作用
由于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山间盆地,进而在燕山及喜山运动中造成红层堆积,这是
80 经 济 地 理 19卷
丹霞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当盆地随着地壳的上升作用,将盆地内堆积的坚硬、厚层、
垂直节理发育的呈水平层理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碎屑岩,抬升到离当地侵蚀基准面一定
的高度,给外力作用如流水、崩塌、风化等提供了条件,进而在流水下切侵蚀、重力崩
塌、风化剥蚀及生物作用下,形成丹霞地貌。
2.2 外力作用
2.2.1 流水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宜章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400mm-1500mm,年平均气温17℃-18℃
[1],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最重要,塑造的丹霞地貌也最普遍。
⑴ 板状河床 在新车村粮库后山可见(图1)与平缓的岩层面一致、比较平整的板
状岩石河床,河床上还留下很多流纹,由于两边山体崩塌物堆积,许多大块砾石散落于
其上。这是流水沿岩石层理侧蚀,不断拓宽形成的。
⑵ 瓯穴 由于组成岩石的物
质软硬不同,水流冲刷、带动砾
石旋转,磨蚀、冲蚀河床及两
侧,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瓯穴和圆
潭。我们还发现河床两侧的岩壁
上很多穿透的瓯穴,甚为奇特。
⑶ 晒谷岩 在八角寨之黄岭
寨后坡,有块面积近120m2 的岩
石,当地唤作“晒谷岩”。流水
沿节理侵蚀,减弱了岩石胶结能
力,当上覆岩体重力大于岩石间
的胶结力时,便沿着卸荷节理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