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及设计分析---内部培训资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理及设计分析---内部培训资料

PITL--------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 PITL 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 UIS机理介绍 CSMC培训 ---马荣耀 * UIS机理 UIS失效的基本原理: 基区电阻随温度上升,导致寄生BJT 激活。BJT产生的温度形成正反馈,增大BJT的电流。因此对于多cell并联的VDMOS,器件电流很可能集中到某一个cell里,导致过热而失效。 n+ n+ p+ p+ p n+ n- drain source p CGSM CGS2 CGS1 CGD1 CDS Cox 对于VDMOS的元胞,因为存在电流的负反馈作用,因此,在array内部,失效的cell应该随机的。 * 靠近沟道的BJT其Rb最大,也最先开启。 减小电流增益,表现为减小pbase区电阻或总的base区电阻。 深扩散P+工艺,需要额外的版次,并且工艺时对准失调可能导致pbase区电阻的不均匀进而导致器件内部导通电流的不均匀。 先固定电感、Vdd和Vgs幅度,然后加电流(开启,控制VG的脉冲宽度)测试直到管芯击穿,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雪崩击穿电流值。但这个参数和测试仪器以及电感值关系很大,而且一般产品都不能达到datasheet上的那个测试值的。 * 雪崩击穿能量的一般计算公式 EAS: Single Pulse Avalanche Energy。 代表功率MOSFET/DIODE等器件的强健性的重要指标。 * 关断之后,由于没有惯性二极管来放电,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必须在器件内泄放。(必须通过DMOS强制泄放) DMOS在关断时流过大电流,进而产生大量的热,最终导致器件热烧毁(失效)。 器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能量,就是器件的雪崩击穿能量。 雪崩击穿能量表征了极限条件下的器件的可靠性。 * 影响器件UIS的因素: 1)器件结构和参数 2)芯片版图结构 3)工艺过程 4)封装与测试 影响器件UIS的因素: * BVDSS 器件所能够导通的最大电流 器件的抗寄生BJT开启能力 栅源电容、栅漏电容 终端结构等 1)器件结构和参数: * 元胞数目 局部结构 关键部位的处理造成的寄生结构或者薄弱结构等 2)版图结构 * 工艺BIAS的控制 Mask对准精度 沾污、缺陷等 3)工艺过程 * 电感负载L的大小 所加VG的脉冲宽度等 封装寄生参量 测试设备的寄生参量 4)测试电路上 * 器件导通时的电流变化速率: 确定L和VDD进而确定di/dt * 电感放电,迫使器件进入击穿区。全部能量都泄放完的过程中,电流线性减小到0。电感放电的过程中,DMOS将持续击穿。 器件关断后,电感内的电流变化速率 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DMOS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实际电压 当VDS超过器件的BVDSS时,器件进入击穿区。 * 当器件突然关断时,为维持器件上的电流,结点A处的空间电荷区展开,形成的位移电流来维持全部的电流,同时空间电荷区来支撑全部的漏电压VDS,此时整个器件的电场增大。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A点发生雪崩击穿。 UIS时的器件内部机理(1) * 雪崩刚开始时,结A处的温度很高(电流主要从此方向流入源),但是随着热的扩散,结B处的温度也上升,于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大部分电流转移到B处。 UIS时的器件内部机理(2) * UIS时的器件内部机理 当PBODY的温度足够高时,本征载流子浓度ni(T)增大,于是基区电阻RB也随之增大。于是,在结点B处,由于其RB最大,因此寄生BJT最先导通。N+源开始注入电子,形成一个窄的电子电流通路。 * 由于寄生BJT的正反馈作用,整个结构的电流都向B点集中,同时A点的雪崩电流消失。B点产生强热,电流从垂直方向的流动转变为密度更高的流动(更集中),并且高温点从器件内部转移到了靠近表面的地方。(从A点移动到B点) * 此时的电子电流表达式: 其中Wbase是基区宽度。 温度升高使 增大,于是这个电子电流增大。 * 同时, 又被B处的雪崩倍增系数MnB放大,从而增大了漏极电流。 当 足够大时,对MnB的要求就变小,因此此时的VDS就下降到低于BVDSS的水平。 * Jndiff与时间的关系: 其中,TB为pbody温度,Adiff是电流路径的截面积,cv为晶格热容量(温度升高一度需要吸收的热量)。 * 上述方程有一个不稳定的解。从初始均匀状态的略微偏离,就会导致电流向一个元胞的集中。初始时,电流是均匀的,如果一个cell电流自发增大,则自加热小于产生的负反馈会降低此电流,使其重新回到均匀状态。因此,cell array内的failure是随机的,或者基本上取决于工艺上带来的细微差异。 * 容易出现UIS失效的位置一般为: A、元胞 B、终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