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扶贫的经验和经验
扶贫助学心得与体会
海之蓝的介绍和邀请使我对这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调查活动产生了兴趣进而得以参加。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说不清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许更多的是一份紧张,担心自己所做不能达到协会的要求。通过一天从头到尾的参与,使我对贫困、助学、河洛志愿者协会有了些许了解,现将个人看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初识贫困是弯延曲折的山路,接着是很可能用错了的土地,是疾病,是无助,是被打垮的信心……在这里我们常说的“三座大山”只剩下了疾病,破旧欲塌的窑洞早已成为主人生活困窘的象征,却很显然不是致穷的原因;这里高额的大学学费使得一些孩子望而却步,转而选择了劳动以赚钱养家……了解了一家一户的情况,使我对贫困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使我明白了贫穷更多的来源于困、劣、贫、病、孤、罪这六个方面。
因困致贫。这里的人们身困大山,交通不便,长长的山路阻挡了大家追求富裕的努力,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人普通生活条件较差,村中多是土瓦房而少有砖房,平房更是少见。
因劣致贫。“要想富,先修路”话是对的,但并不是有了路就会变富。这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在别处亩产千斤不算多的产量在这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里最高亩产只有400余斤,亩产200~300很是正常。这样的土地,即使有了麦子,有了路,却依然不能富。
因贫致贫。贫穷只能说明现状却不能预测未来,然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贫调的第一个家庭有兄妹二人,哥哥二十一、二岁,正是赚钱养家,帮助父亲改变家庭困境的年纪,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数次无功而返,至今仍闲呆在家;妹妹学习优秀,力求上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其原因就在于贫穷。对哥哥来说,贫穷击垮了信心,从而使其在意志上处于贫困状态,失去了进取心也就一事无成;对妹妹来说却正相反,贫穷磨练了她的意志,使之更趋于坚强……因贫致贫的另一方面还在于贫穷使这些家庭缺乏改变现状最初的条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钱买牛,所以养不起牛。
因病致贫。这个原因本是目前社会上谈论的很多的一个理由,在这次调查的薛岭村中再次得到证实。所到的六个家庭中有三个家中有长期病人,另一个家庭母亲长年哮喘去年刚刚过世。这些尚在的五个病人虽然没有高昂的医药费,但这并不是他们不需要而是因为他们再也无力负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了劳动能力进而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因孤致贫。这次调查的六个家庭除上述三个外另三个全是单亲,母亲的去世使照顾孩子的责任落在父亲肩头,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难以外出赚钱,对孩子的牵挂成了一道枷锁。另一方面这六个家庭缺乏富裕的亲戚、能干的邻居来帮助,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助的处境。有一户父瘫母痴,有一个叔叔每年能资助五六百元,老人对此感激不尽,在谈话中三次提到“没有这个兄弟我早死了。”“一富裕三亲,一善助九邻。”没有外援,使得贫穷如影附形。
因罪致贫。也可能这里民风淳朴,这次未遇到有罪犯家属,而实际上这也是个别家庭贫困的原因。“一害祸三乡,害人终害已。”往往有的家庭一人犯罪全家遭殃。
……
贫穷的原因有很多,而这次我所看到的、想到的仅限于此。
贫穷,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拦路虎,我辈必欲除之而后快。扶贫的关键在于治本,必须采用综合方法,多管齐下,任何孤立的、静止的方法都难以取得持久有效的结果,甚至可能会陷入一种大家不愿看到的贫穷循环状态。
扶贫要从精神、出路、力量三方面进行,凝聚政府、社会、乡村、家庭多方面的力量,同时开展整体扶贫和个体扶贫。
精神扶贫:使贫困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树立战胜贫穷走向富裕的信心,要使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孩子真正认识到“生在贫穷的家庭不是自己的耻辱,而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努力改变现状那才是真正的耻辱”,“走过贫穷,贫穷就是一笔财富;走过贫穷,贫穷才是一笔财富。”“自助者,天助之。”……通过教育以及其它种种措施使他们在心中树立一种“成材意识”。这里所说的“成材意识”指的是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努力地在社会化大生产劳动中寻找自己合适岗位的意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栋梁之材,而同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勤奋工作的劳动者。做不了栋梁可以做大材,做不了大材可以成小材,那怕小材也做不了,而只能是一颗小草,也同样可以铺上屋顶去遮挡一丝寒冷,编成鞋子去负担一份艰辛。有了这种“成材意识”就能够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进而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时间的积累去改变物质上的一切。
出路扶贫: “靠山吃山”本是不变的真理,然而山有自己的一切,并不是人们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山给我们什么,我们去尽可能地用好什么”。或许自古以来大山就是以树林为衣装点着自然界的灿烂,少了这件华丽的外衣,大山再难以为人们奉献更多的财富,也正因为如此,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意义深远。现在种麦子、玉米、豆子、红薯……都不行,那么出路何在?这可能正是渴望致富的人们最希望解答的难题。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