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下柒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句讀就是斷句 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云:“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 又曰:“今秘書省校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逗分則點於字之中。” 《說文》有“嘉”“飲”兩字,有人認為即句讀的標誌。 古書多無句讀。《後漢書·列女傳》云:“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于閣下,從昭受讀。”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句讀是讀懂古書的基礎 《禮記·學記》:“古之教者,……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鄭玄注謂“離經,斷句絕也。辨志,謂別其心意所趣向也。” 韓愈《師說》云“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句讀不同於標點符號 《宋史·儒林傳》:“(何基)凡所讀無不加標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 此所謂標點,與現代標點不同。 句讀對標點不一定對 興元中,有僧曰法欽,以其道高,居徑山。時人謂之徑山長者。《唐語林》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古書句讀之不易 魯迅云:“標點古文,不但使應試的學生為難,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學者出醜”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標點,對於五言或七言詩最容易,不必文學家,只要數學家就行,樂府就不大“康莊”了,所以卷三的《景清刺》裏,有了難懂的句子: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佩鉛刀。藏膝髁。太史奏。機謀破。不稱王內前。坐對御衣含血唾。……” 琅琅可誦,韻也押的,不過“不稱王向前”這一句總有些費解。看看原序,有云:“清知事不成。躍而訽上。 大怒曰。毋謂我王。即王敢爾耶。清曰。今日之號。尚稱王哉。命抉其齒。王且詢。則含血前。 淰御衣。 上益怒。剝其膚。……”(標點悉尊原本)那麼,詩該是“不稱王,向前坐”了,“不稱王”者,“尚稱王哉”也;“向前坐”者,“則含血前”也。而序文的“躍而訽上。大怒曰”,恐怕也該是“躍而訽。上大怒曰”才合式。 ——同上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學史上,是自有他們的價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群學者們捧了出來,頌揚,標點,印刷 ,“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借……”借得他一榻糊塗,正如在中郎臉上,畫上花臉,卻指給大家看,嘖嘖讚歎道 :“看哪,這多麼‘性靈’呀!” ——《罵殺與捧殺》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國朝陳錫路黃鉐餘話云。唐傅奕考覈道經眾本。有項羽妾。本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塚。得之。”(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茶香室叢鈔》卷四第二葉。) “國朝歐陽泉點勘記云。歐陽修醉翁亭。記讓泉也。本集及滁州石刻。並同諸選本。作釀泉。誤也。”(同上卷八第七葉。) “袁石公典試秦中。後頗自悔。其少作詩文。皆粹然一出於正。”(上海士林精舍石印本《書影》卷一第四葉。)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考……順治中,秀水又有一陳忱,……著誠齋詩集,不出戶庭,錄讀史隨筆,同姓名錄諸書。”(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本《水滸續集兩種序》第七葉。) 標點古文,確是一種小小的難事,往往無從下筆;有許多處,我常疑心即使請作者自己來標點,怕也不免於遲疑。但上列的幾條,卻還不至於那麼無從索解。末兩條的意義尤顯豁,而標點也弄得更聰明。——《华盖集续编·馬上日記》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古書句讀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一、有注文的地方,一般是需點斷的。 二、常用於句首的連詞,可作為斷句的參考。像“故、是故、然、況、雖、若、縱”等。如: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但也有連詞用在主語後的情況,如: 吾縱生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乎哉?《禮記·檀弓》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三、用於句尾和句首的語氣詞,也可作為斷句的參考。句尾的語氣詞如“也,矣、焉、耳、乎、與、邪、哉”等。句首的語氣詞如“夫、惟、蓋”等。 如: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古書句讀致誤之原因 一、意義不明 (1)不明詞義或句義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史記·項羽本紀》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柳子厚墓誌銘》(見1032頁) 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記·曲禮上》郑玄 注:“聚,猶共也。鹿牝曰麀。” 古漢語通論 古書的句讀 (1117頁)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岩穴之士,趣舍有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