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张舒静 10121910203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两个关于生物膜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问题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答: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问题2: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答: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导入:生物学观点认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那么,生物膜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与其功能相适应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对生物膜的结构的揭示也不例外,就让我们打开思维的大门,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00多年前,与科学家一起探索生物膜的结构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下铺垫。
环节二 情景创设,夯实基础
1.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展示 “资料1”(如下),回顾已学知识。
资料1 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可以溶入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细胞膜
溶于脂质的物质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教师给学生留出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水、汽油、花生油、烧杯、玻璃棒等)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问题:该实验说明什么?做出假设:
小实验:1.花生油与水混合;2.花生油与汽油混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细胞膜主要是有脂类物质组成的,这是依据化学上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脂类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物质应该是性质相似的脂类物质。
教师质疑:大家和欧文顿当时得出的假说是完全一样的,但细胞膜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小实验操作,注重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和知识迁移。
展示 “资料2”(如下),探求新知。
资料2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能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从上述资料中,你可以得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教师把资料提供给学生,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通过本实验证明了欧文顿的假说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假说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同时又需要进一步实验来证明。
教师引导:在前面的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过脂质可分为三类,其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哪一类?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展示磷脂分子模型(如下图),并简要介绍其化学特性。
磷脂分子
引导思考: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怎样共同构成生物膜的呢?
环节三 情景设疑,主体探究
2.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展示 “资料3”(如下),引出磷脂分子的化学特性——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资料3 1917年,朗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会发完之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列成了单层,而且其磷酸集团的头部都浸入了水中,而尾部背离水面。
请根据上述资料,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的排布图。
让学生仔细阅读 “资料3”,并在学案相应位置画图表示;教师随机投影学生的绘图结果,并请学生阐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实验结果推测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动手绘图来强化学生对磷脂分子化学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展示“资料4”(如下),构建模型。
资料4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高特和伦德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请问,分析他们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中成双层排列。
请思考: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怎样的双层排列呢?
教师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用磷脂分子模型摆放展示,其余血神挂在学案上相应位置画图表示。待学生完成后,请讲台上的学生进行讲解。
教师小结:在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亲水头部朝向外侧构成了磷脂双分子层。
【设计意图】利用自制的教具请血神挂在全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答案,在教学中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又调动学生动手动的积极性。
环节四 资料分析,创建模型
展示“资料5”(如下),分析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5 1959年罗伯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餐饮连锁新店选址评估表.xlsx VIP
- 第节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PDF VIP
-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PPT课件.pptx VIP
- 【课件】免疫与免疫规划+第二课时+免疫的功能与免疫规划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GBT50417-2017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4-2025学年酒泉市金塔县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doc VIP
- 飞机维护模拟训练系统.doc VIP
- DBJ51/168-2021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docx VIP
- [泰州]江苏泰州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docx VIP
- DB61_T 5079-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土遗址振动控制与监测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