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工作(上)-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震研究工作 (上) 编者董原 目 录 中国地震事业的新生1 地震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地震工作纳入国家规划1 地震事业的迅速发展28 地震事业稳步前进 67 学术活动与国际合作123 地震队伍的发展147 1 地震研究工作(上) 中国地震事业的新生 (一九四九——一九六五年) 地震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地震工作纳入国家规划 一、地震研究机构的诞生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震 工作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地 震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面临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 的艰巨任务,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在国家财政经济尚 很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于一九四 九年十一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组 建了新中国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一九五○ 年四月,中国科学院以原气象研究所为基础并与前北平 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部分合并,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 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任第一任所长,陈宗器、 顾功叙任副所长。傅承义于一九四七年留美回国后即在 气象研究所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不久,聘请地震学 家李善邦任研究员,谢毓寿为技正。同年十二月,由中 国科学院与气象局共同接管了上海徐家汇和佘山观象台 的地震和地磁部分,并将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球物理研 究室并入地球物理研究所。这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 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内容便包括了气象、地震、地磁和地 球物理勘探等四个部分。其中的地震部分即成为新中国 2 地震研究工作(上) 第一个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机构。一九五○年底,地球 物理研究所天气组由宁迁京;从一九五二年起,地球物 理研究所其他部分开始由南京向北京搬迁,至一九五四 年底全部迁到北京。 尽管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规模很小, 从事地震工作的研究人员很少,与国家交给的任务很不 相称,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地震科学 家们一扫旧社会长期受压抑的阴霾,大大激发了工作热 情。李善邦、傅承义等在赵九章所长的领导下,勇挑重 担,不讲条件,克服困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创建新中 国的地震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批重 要工程上马,不断要求提供地震烈度资料,国家对地震 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日趋迫切,单靠中国科学院仅有的 一点地震工作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中国科学院协助水 利电力、铁道交通等部门及其他需要地震资料的单位, 培养了一批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约 80 人,以配合刚刚建 起的地震机构一同开展工作。这就使地震工作向为国民 经济建设服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期建立,并同时承担地震工作 任务的机构还有其他研究单位,如: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一九五○年四月成立,由 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央地质调查所合并而成, 所长侯德封,副所长张文佑;所址:南京。初建时由地 质部代管,以后也迁到北京,隶属中国科学院。从五十 年代起该所承担了大量地震地质的研究和野外考察工 作。 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一九五四年十月成立, 所长刘恢先;所址:哈尔滨。同年该所设立了抗震结构 3 地震研究工作(上) 题目组,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开始了地震工程的研究工 作。一九六三年五月,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所。组建于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初迁至武汉。该所一九六二年更名为中国科 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这些研究机构的建立为地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二、地震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大批的建设工程要求提供建设区的地震烈度资料,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地震工作根本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 需要。根据国家规定,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地震部门提供 的建设地区地震烈度资料,才能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 既要经济又要安全,这是经济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原则。 如预防7 度的地震,一般民用建筑的造价大约需要增加 百分之几(具体数字视建筑物的地点和性质而有所不 同),预防8 度或9 度地震造价增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