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1 芬兰剪影(下)
独树一帜的《商报》
《商报》于1898 年创刊,最初只是一张很不起
眼的私营小报,主要刊登证券行市、商品交易、货
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等信息,大部分版面都被各种
呆板枯燥的图表和数据所占据,更像是一份资料。
70 年代初,《商报》的订户仅有3 万。但近20 多年
来,《商报》迅速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现已成为
全国最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日报。
在《商报》的订户中,99 %是各行各业的企业
管理人员、商人、实业家和经济学家。报社认为,
它的服务对象是公民中文化素质最高、最优秀的人。
因此,《商报》本身也应该办成质量最高、信誉最好
的第一流报纸。为此,《商报》的同仁全力以赴,不
断扩大栏目、丰富内容,竭诚为读者服务。
芬兰其他报纸每天一般只有 10 多条经济消息,
而《商报》每天用 10 多个版面登载40—60 条由本
报记者采写编发的独家经济新闻及评论文章。编辑
们认为,国内经济新闻栏目是该报办得最好的重点
栏目。全国没有一家报纸能像《商报》这样每天为
读者提供这么多内容广泛而又深入的经济信息。
“曝光”是另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商报》
每天都用整版的版面将全国各地拖欠他公司款项或
到期未支付帐单的公司名字一一登报列出,欠帐数
额少则几百马克,多则几十万马克不等。据说,每
个订户都十分仔细阅读甚至保存这个版面的内容,
以便在同这些欠帐公司打交道时谨慎从事。当然,
2 芬兰剪影(下)
没有一个公司企业愿意在这里榜上挂名。
为了扩大国际经济信息的来源,《商报》除刊登
本报驻国外记者采写的消息外,还与美国《商业周
刊》和英国《金融时报》签订了协议,在芬兰独家
使用这两家权威报刊上的所有新闻。打开《商报》,
世界各地主要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原料市场的行
情,以及各种可兑换货币的汇率、国际市场黄金白
银的行市等最新信息尽收眼底。
经过多年优胜劣汰,《商报》已形成一支精干高
效的采编队伍。《商报》记者不仅人人都有一技之长,
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个个神通广大,既能与政界
要人交上朋友,也同商界头面人物混得很熟,社交
面既深又广,令同行望尘莫及。其他报社记者采访
不到的地方,《商报》记者则可以长驱直入,畅通无
阻。只要是《商报》记者约见采访,各大公司都非
常欢迎。《商报》记者的身价比其他报刊记者高出一
大截。
许多人跃跃欲试梦想成为《商报》的一员,但
真正能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商报》大门的人却不多。
《商报》记者、编辑的名额固定为40 名,多一个也
不要。《商报》从不直接招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
录用的采编人员一般都是从大学新闻专业或商学院
毕业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
报社录用人员的典型做法是从其他报社“挖墙角”。
当出现空缺时,《商报》的“伯乐”便开始从各类报
刊发表的文章中物色人选,并以提供能发挥本人特
长的专栏写作机会、提供优厚工资待遇以及提供采
访专车等条件来吸引“千里马”跳槽。鉴于《商报》
3 芬兰剪影(下)
极好的声誉,被物色上的人选大都庆幸自己能进入
《商报》,两相情愿,一拍即合,使原来的老板无可
奈何。绝大多数《商报》记者、编辑都是这样招聘
来的。用《商报》记者自己的话说:“如果你写不出
好文章,就别想进《商报》的大门。”
《商报》记者的工资收入比其他报社记者平均
高出 10 %到 30 %,而且根据本人的工作成绩、
经验干才、社交能力、新闻敏感性等条件因人而异。
一位名记者最高月收入达到3 万马克,成为高薪阶
层中的一员,而收入低者约为 1 万多马克,悬殊相
当大。
和其他报刊一样,广告是《商报》最大的经济
收入来源。《商报》的年营业额为 1.8 亿马克,其中
三分之一来自订户的订报费,而三分之二来自广告
费。
在寸金寸地的头版作一次整版彩色广告收费
10 万马克,其他版面的黑白整版广告也需花4 万马
克,最小的酱豆腐块大小的文字广告也要花500 马
克。房地产和汽车广告最为多见,一些企业最常见
的做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