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十四动物的驱虫试验及其效果评定.DOC

试验二十四动物的驱虫试验及其效果评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二十四动物的驱虫试验及其效果评定

实验二十四动物驱虫试验及其效果评定 -1和表24-2)处理。 虫卵减少率(%)=(驱虫前平均虫卵数/g-驱虫后平均虫卵数/g)÷驱虫前平均虫卵数/g×100% 虫卵消失率(%)=(驱虫前动物感染数-驱虫后动物感染数)÷驱虫前动物感染数×100% 精计驱虫率(%)= 驱出虫数÷(驱出虫数+残留虫数)×100% 粗计驱虫率(%)=[对照动物荷虫总数-驱虫后试验动物(体)内残留活虫数]÷对照动物荷虫总数×100%。 表24-1 试验动物粪便中虫卵变化 检查项目 伊维菌素处理组 对照组 驱虫前 驱虫后20天 驱虫前 驱虫后20天 阳性动物头数 阴性动物头数 克粪便虫卵数 虫卵转阴率 \ \ 虫卵减少率 \ \ 注:“\”为无数据 表24-2 驱出虫数与体内残留虫数 检查项目 伊维菌素处理组 对照组 驱出虫数 残留虫数 精计驱虫率 粗计驱虫率 (六)驱虫试验实例 1.材料和方法 (1)实验药物。 1%伊维菌素注射液,1%阿维菌素注射液。 (2)实验动物。 猪,21头,系某养殖场饲养,经检验自然感染线虫。 (3)实验方法。 ①分组和投药。 第一组7头(1头育肥猪,3头哺乳猪,3头怀孕母猪),注射1%阿维菌素0.3mL/10kg体重。第二组7头(4头哺乳猪,3头怀孕母猪),注射1%伊维菌素0.3mL/10kg体重。第三组7头,对照组。 ②驱虫效果观察。 实验过程中观察猪的饮食欲、精神状况和粪便状况等,用药前1天、用药后1~15天,每天逐头两次收集粪便,混匀,用沉淀法检查体内线虫的排出情况,用麦克马斯特法检查各组每头猪粪便中虫卵的数量,计算每克粪便中线虫虫卵的数量(EPG)和虫卵减少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每组每头猪粪便中虫卵的有无,计算虫卵转阴率,公式如下: 虫卵转阴率(%)=驱虫后虫卵转阴猪头数÷驱虫前虫卵阳性猪头数×100% 虫卵减少率(%)=(驱虫前EPG-驱虫后EPG)÷驱虫前EPG×100% 2.试验结果。 (1)阿维菌素实验组,在驱虫前平均的EPG为132,在注射阿维菌素后第9天,麦克马斯特法检查未发现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无线虫虫卵检出,虫卵转阴率为100%,虫卵减少率为100%(见表24-3)。 表24-3 不同时间猪粪便中虫卵变化 检查项目 处理组 对照组 阿维菌素 伊维菌素 驱虫前 驱虫后9天 驱虫前 驱虫后9天 驱虫前 驱虫后9天 阳性猪头数 7 0 7 0 7 7 阴性猪头数 0 7 0 7 0 0 克粪便虫卵 132 0 97 0 115 121 虫卵转阴率 - 100% - 100% - 0 虫卵减少率 - 100% - 100% - -4% 注:“-”为无数据 (2)伊维菌素实验组,在驱虫前平均的EPG为97,在注射伊维菌素后第9天,麦克马斯特法检查未发现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也未发现虫卵,虫卵转阴率为100%,虫卵减少率为100%(见表24-3)。 (3)对照组,在驱虫前EPG为115,第9天后阳性猪头数为7头,平均EPG为121,虫卵转阴率为0,虫卵减少率为-4%(见表24-3)。 (4)实验组在使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后,第一天猪就有虫体排出,2~4天为排虫高峰,第7天后无虫体排出,对照组在此时间内无虫体排出(见图24-1)。EPG在两种药物驱虫后第4天明显减少,第9天后无虫卵排出,对照组虫卵变化不明显(见图24-2)。 (5)根据粪便检查中发现的虫卵特点和排出的虫体,初步确定本群猪感染的线虫主要为蛔虫、食道口线虫和鞭虫,并且为混合感染。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选准驱虫时机 对于定期驱虫而言,驱虫效果的好坏与驱虫时机选择的合适与否密切相关。驱虫的具体日期,应根据各种蠕虫的发育史,尤其是在宿主体内发育至成熟的时间,感染的季节动态等来决定,如条件允许选择在“成熟前驱虫”最好。因为这样可以在产卵之前驱除虫体而彻底消灭病原。一般对仔猪蛔虫可于2.5~3月龄和5月龄各进行一次驱虫,对犊牛、羔羊的绦虫,应于当年开始放牧后的1个月内即进行驱虫。 (二)确定驱虫对象 1.根据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资料,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抽检一定数量的病畜,以了解群体中寄生虫病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然后做出决定; 2.根据动物体质的强弱,有无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怀孕与否等情况来定。一般对于有严重疾病或正处在高热期的患畜,先进行适当的处理,待好转以后再进行驱虫。孕畜在怀孕期间不能驱虫的,应加强管理,于适当时期补行驱虫。对多宿主寄生虫而言,所有带虫动物均应同时驱虫,如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在给牛驱虫的同时,应将附近的羊进行驱虫。 (三)驱虫动物的管理 最主要的是在投药后排虫期间的管理,在排虫期间应设法控制所有动物排出的成虫、幼虫或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