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_刘晓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7):823-827,869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5.07.14
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 晓,王 云,张 厅,唐晓波,王小萍,马伟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摘 要:
通过闷堆和摊放组合试验,探究不同闷堆和摊放工艺组合对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闷堆对黄茶的品
质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摊放起着次要的作用。重闷堆(闷堆时间为110~120min)茶样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
糖和茶色素含量均比轻闷堆(闷堆时间为60~70min)高,而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比轻闷堆低;
长摊放(摊放24h)茶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短摊放(摊放12h)增加,儿茶素
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则下降,茶多酚的含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闷堆;摊放;黄茶;品质;生化成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S571.1 A 1002-2481(2015)07-0823-06
Effects of Piling and Spreading on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Yellow Tea
LIU
Ins )
(
Abstract
Key words
[2]
黄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由绿茶演变而成1-, 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实现黄茶加工参
特殊的闷堆工艺形成了黄茶干茶黄、茶汤黄、叶底 数的标准化、品质的稳定化及生产的连续化提供一
[
黄色的品质特征3] 定的理论基础。
。尽管我国黄茶产地多,但闷堆程
度难以掌握,摊放工序耗时较长,故黄茶生产效率
[ 1 材料和方法
低,全国黄茶总产量低,茶叶品质不稳定4]
。有时名
优绿茶制作技术掌握不当,干茶色泽也显黄,与黄 1.1 材料
茶容易混淆。黄茶闷堆技术难以掌控,闷堆工序的 试验材料于2014年3,6,8月采自四川省名山
相关参数基本上全凭制茶人的手工经验。而摊放工 县跃华茶厂茶园基地,品种为名山特早213,采摘
序的有无,是黄茶品质是否稳定的一个决定性因 标准为1芽1叶初展。
[5-
8] 方法
素。国内外对绿茶和红茶的加工技术研究较多 , 1.2
而对黄茶则较少。近年来,一些黄茶产区开始重视 1.2.1 茶样制备流程 鲜叶采回来后,分别按照以
[9] [10
对黄茶品种筛选与适制性 键技术 ] 下的方法进行制备:A.轻闷堆短摊放。鲜叶→杀青
、加工关 和黄
-17]
茶主要成分[11 等方面的研究,但不深入。 (锅温230℃ ,投叶量4kg)→ 闷堆(60~70min,叶
本试验通过研究黄茶加工中闷堆和摊放2个 温55℃)→ 复锅(锅温200℃)→ 摊放(12h,将复
最为重要的工序,分析闷堆及摊放时间的长短对黄 锅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厚度5~7cm,盖上草
收稿日期:
201
5-03-11
基金项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