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明使者-将劝捐工作进行到底
光明使者:将劝捐工作进行到底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因为偶然的际遇接触到了白内障患者,为他们渴望光明的热切期盼而感动,她觉得她应该为这群特殊的患者做点什么。她想到了,劝说人们无偿捐献眼睛角膜,以提供给失明者使用。于是,她走上了职业角膜劝捐的道路,成为我国第一位职业劝捐员。这位名叫陈淑莹的职业劝捐员,从此整天奔走在重病患者和角膜病人之间。她也因此受到许多人不解的眼神和无理的责骂,有人说她是盗卖器官,甚至被人称为不讲良心的“盗贼”。然而,她收获得更多的是角膜病人无尽的感激,把她称为“光明的使者”。
赴西藏行医触动漂亮护士
1996年,满怀憧憬的陈淑莹从广州护士学校毕业,被分配至深圳眼科医院。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这时的陈淑莹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名骨干,专业经验十分丰富,她的敬业精神得到广大病人的一致认可。
2002年,国内首家国际狮子会分支机构在深圳成立。同年6月底,深圳眼库在深圳眼科医院挂牌成立。也就在这一年里,陈淑莹作为优秀护士参加了深圳狮子会“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远赴西藏为那里的白内障患者无偿治疗。正是这次行动深深地震撼了她,使她的职业有了180度大转折。
在那里,陈淑莹看到了很多痛苦的白内障患者。很多人患了病,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无钱医治,有的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年老、孤苦的老大爷。由于长久的失去治疗,他的眼睛早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云雾”,大大的眼睛无神而苍白,现在已经接近失明。老伴去世得早,两个儿子也搬到外地去了,家里没有任何劳动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连最基本的降眼压药物都买不起。眼睛的疼痛让他的眼睛变了形。 看到这些,陈淑莹顾不了旅途的劳累,迅速来帮助老大爷。她从药箱中取出带来的药物,给老人注射了,并对老人说:“大爷,您不要着急,要有信心,相信发达的医学一定可以让您的眼睛好起来!”紧接着,她请别的医生给老人做了手术,给老人换上了新的角膜。
在短暂的休息之余,陈淑莹流泪了,她是被某种东西震撼了,她和队友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给他们做手术。陈淑莹感觉他们来晚了,因为这里的病人太需要他们的药物和角膜了,然而他们的角膜很快就用完了。后来,随行的领导决定,不分昼夜的给患者治疗。心地善良的陈淑莹看到十分困难的家庭,她会把自己的津贴偷偷的放在他们的家里。
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眼睛角膜严重缺乏,他们带来的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短暂的支援时间一闪就过去了。当陈淑莹他们离开时,藏族同胞载歌载舞地送别,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有的激动地哭出声来,有的甚至给他们跪下了。
后来,当陈淑莹回到深圳,得知有位老人因为年龄太大,手术没有成功。想到伤痛将伴随他的整个晚年,陈淑莹有些于心不忍,她久久不能平静,她想:我是不是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那段日子里,她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赴藏期间,陈淑莹熟识了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任姚小名博士。她主动找到姚博士,她想和他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而此前姚博士早有想法了。她和姚主任讨论了好久,最终,她决定接受姚主任的建议:做一名职业的劝捐员。
陈淑莹答应后,感到自己的心在砰砰的狂跳,甚至还有些激动。她对自己说:这可是个极富挑战的工作。她知道自己的压力很大,毕竟她得辞去已经小有成绩的护士工作,她毕竟得去面对自己的亲友。但是,陈淑莹只要想起西藏的那些白内障患者,想起他们痛苦的神情,她就会很激动,她要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3年5月8日,陈淑莹正式成为深圳眼库唯一的一位职业劝捐员。此后,陈淑莹先后又去了西藏几次,她对西藏患者了解得更深,也更加坚定了那份做职业劝捐员的决心。
成为全国首位职业劝捐员
开始总是那么艰难。尽管陈淑莹事先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只要鼓起勇气,别人就会理解的。可是第一次还是如刻在脑子里一般,让她难以忘记。
那时,她从朋友那里听说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有一个将死病人,她急忙跑到二院。经过了解,她知道了那个病人的基本情况:今年26岁的青年伍大恒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深圳某建筑工地工作。在一次施工中不慎从10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当场昏迷不醒。后经医生鉴定,属脑死亡者。
当陈淑莹赶到现场的时候,她听到了一片哭声,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样。年轻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不停的念叨着说:“我丈夫可以活过来,他不会死去。他不会死啊!”刚满2岁的孩子不知情地哇哇大哭。
陈淑莹先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安抚伍大恒的妻子说:“红姐,不要哭了,人死了已不能复活了,我们都很难过,我也很理解你的心情,但哭不是办法。”然后,她诚恳地说:“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捐献伍大哥的眼睛角膜,那样他的眼睛就可以继续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胡说什么,你给我滚开,谁说我丈夫会死,我的丈夫不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