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心病、脑血检 中医药治疗有优势
冠心病、脑血检 中医药治疗有优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心血管发病及死亡率已经跃居第一一位。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病的发生,是不能回避的医学课题、社会课题。
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治疗心血管病的药很多,但是,有的患者虽然坚持服药,效果却不理想,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有的反复换药,疗效也不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一下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自身病变,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可见,心血管的发病除了血液的病变以外,血管自身的病变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微观世界里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对抗心血管发病的多种因素,包括降脂、抗凝,使用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等。但这些药物只能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解决一个细节问题。而有的患者只是长期服一种药物,不能解决引起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的所有原因,或反复换药却不能与引起自己病情发作的原因相符合,所以疗效差。
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
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有两大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就是从引起某种疾病的多方面原因人手。这就使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从一开始便具备了针对疾病多方面原因进行治疗这一优势。
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医药,它的理论体系是世界医疗体系中最为独特的。它的宏观治疗体系吻合了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活血化淤治法;80年代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芳香开窍、宽胸化痰的治法;90年代出现了益气养阴活血的治法。90年代末期,通心络胶囊首创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创造性地将五种虫类入络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通心络胶囊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滞度,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的临床实验中,通心络在许多方面优于卡维地络、缬沙坦、抵克力得等药物。在临床上,它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纠正缺血性心电图,防治冠心病、脑血栓。这种中药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这是中医药非常了不起这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基石
得了心脑血管病,使用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不容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起初发病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1992年国际心脏会议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核心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坚持,可以使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寿命明显延长。
可见,要想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就不但要坚持健康的生活力式,并且应当能够掌握切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更正
2003年第一期《冠心病不再是我心中的痛》一文作者应为:北京市安定门外西河沿12号楼1单元1102号施祝炳。特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ppt
- 2019年7月安徽省砀山县事业单位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24.pptx
- 证券从业人员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doc
- 小学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pptx VIP
- 第七单元《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pdf VIP
- 春季学期《工业控制网络》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