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doc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针合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头针合运动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头针取穴以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予针刺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的变化。结果:头针合运动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06.58±54.19、154.20±46.31,WeeFIM评分分别为58.93±25.07、86.05±23.97,运动组GMFM评分分别为106.55±54.20、127.10±47.93,WeeFIM评分分别为60.90±23.44、73.30±23.0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88年全国首届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①在受孕至新生儿期间有明确的脑损伤病史;②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③可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④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⑤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 1.3 排除标准 ①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一过性运动障碍及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②治疗不能配合,严重的行为异常者;③癫痫发作频繁严重者。 2 治疗方法 2.1 头针合运动组 (1)针刺治疗 取穴:以焦氏头针为主,其中以双侧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要针刺部位,每次选4~5个针刺区,两侧穴位交替使用,如踝阵挛或髌阵挛频发者取震颤控制区,感觉统合失调者取感觉区、平衡区,智力低下者取百会、四神聪,语言能力较差者取语言二区或三区;另外所有患儿均取运动区及足运感区。 操作:患儿取坐位或卧位,固定好头部, 按照临床体征选择刺激区,常规头皮消毒后,选用0.35 mm×40 mm不锈钢毫针与头皮呈15°角平刺,捻转进针,针刺在头皮下或肌层均可,达到该区应有的深度后医者针下有沉紧感。一般要求操作者的食指第1、2节呈半屈曲状,用食指桡侧面与拇指掌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掌指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旋转,每分钟捻转100次以上,每次针体前后旋转各两转,一般持续捻转30 s,同时进行运动疗法训练,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康复技术进行干预。训练过程中,每15 min行针1次,直至训练结束后即可起针,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每次45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 (2)运动疗法 训练内容包括卧位姿势、翻身、坐位、爬行、跪立位及站立位、行走等练习,其中鲍巴斯(Bobath)抑制异常痉挛模式手法贯穿训练的全过程。由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训练,每次45 min,每日训练2次,每周治疗5天。 2.2 运动组 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方法、疗程同头针合运动组。 两组均治疗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以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对于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2]作为患儿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定标准。该量表按小儿正常发育顺序设置了80项运动指标,顺序分为5个功能区,主要观察指标包括:①仰卧、俯卧位结合翻身运动、原始反射残存及直立反射建立;②四点位、跪结合爬运动;③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④站立运动;⑤走、跑、跳及攀登运动。其中每个功能区的每一项指标根据患儿完成的程度评分,完全不能为 0 分;完成动作<10%为 1 分;10%~90%为 2 分;90%以上为 3 分。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做1次评定,观察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3]对患儿功能等级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定。该量表可综合评定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及社会功能,评分最低为18分,最高为126分,分为8级。Ⅰ级:独立,126分;Ⅱ级:基本独立,108~125分;Ⅲ级:极轻度或有条件的依赖,90~107分;Ⅳ级:轻度依赖,72~89分;Ⅴ级:中度依赖,54~71分;Ⅵ级:重度依赖,36~53分;Ⅶ级:极重度依赖,19~35分;Ⅷ级:完全依赖,18分。疗效评定如下:显效为治疗后评分上升1级或2级者;有效为治疗后评分虽有上升,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