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应用.doc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应用摘 要: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对其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中药;皂苷;有效部位;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041-02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提取分离与精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制约其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因此,如何尽可能地提取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所需要的成分,分离出无效成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吸附剂,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有选择地吸附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后,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 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分离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多为苯乙烯型或2-甲基丙烯酸配型,是一种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酸、碱及常用有机溶剂,显微形状为球形颗粒,颗粒内部有很多网状孔穴,因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吸附原理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新的色谱方法,既能通过表面作用和形成氢键来产生吸附作用,同时其本身的多孔状结构又具有筛选作用。吸附和过筛作用以及本身的极性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富集、分离不同母核结构化合物的功能;可根据所分离化合物的性质选择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和极性[1]。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中药皂苷类成分的可行性分析 皂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也是许多中草药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一些中药的总皂苷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如地奥心血康、绞股蓝皂苷等。皂苷类成分种类众多,如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等,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理化性质:一为皂苷的苷元部分为憎水性,能以疏水机理被非极性树脂所吸附;二为皂苷元连接糖基成苷后具有较大的极性,一般能溶于水或醇。由此可知皂苷类成分可具有多种分离方法,一般可通过正丁醇萃取而获得粗总皂苷,此传统工艺存在有机溶剂消耗多、萃取易乳化、糖和色素等杂质去除不完全等缺点。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则是较好的一种。因皂苷类成分多具有不同程度的疏水性功能基团而被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吸附作用随吸附对象的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易被有机溶剂洗脱,故皂苷类成分可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分离。刘中秋等[2]以三七总皂苷的洗脱率度和精制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纯化三七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后三七总皂苷洗脱率达80%以上,50%乙醇洗脱液干燥后总固物中三七总皂苷纯度可达71.1%,该方法可较好地纯化三七总皂甙。此项基础性研究不仅充分证明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用于皂苷类成分的分离精制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3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类成分中的应用 3.1 甾体皂苷 3.1.1 知母 孟氏等[3]在研究知母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时,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IRFAB-MSESI-MS|HNMRHMBCNOESY和R OESY)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中药知母中分离得到两种甾体皂苷,确定其结构是:(5β25S)-螺甾烷-3β15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和(5β25S)-螺甾烷-3β23α-二醇-3-Ο-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并认为1和2均是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知母皂苷F和知母皂苷G。 3.1.2 大蒜 彭氏等[4]采用大孔树脂(AB-8)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性PHLC等方法从大蒜(Allium sativum L.)水溶性部分分到6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分别是proto-iso- eruboside-B(Ⅰ),eruboside-0 B(Ⅱ),iso-eruboside-B(Ⅲ),sativoside-C(Ⅳ),腺苷(Ⅴ)和色氨酸(Ⅵ)。其中Ⅰ和Ⅲ为两个新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 3.2 三萜皂苷 3.2.1 白头翁 张氏等[5]在研究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Thunb.)Bercht.et Opiz]根茎的化学成分分析过程中,将朝鲜白头翁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ODS柱以及HPLC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H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