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致ADR 115例原因及预防策略评价.docVIP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致ADR 115例原因及预防策略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致ADR 115例原因及预防策略评价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致ADR 115例原因及预防策略评价[摘要] 目的 对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安全。方法 将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处方及护理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常见药物以双黄连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结论 积极防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中图分类号] R2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50-02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已有许多报道,如双黄连粉针的热原反应、静脉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等[1]。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发生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1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发生中药ADR153例,其中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115例(占75.16%),其中男73例,女42例;年龄7~84岁,其中70岁5例。 1.2 方法 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对所选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将引起ADR的药物名称、用药剂量,ADR的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ADR的原因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引起ADR发生的原因如下。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处方因素及护理因素。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输液配制时间过长、适应证不合理、说明书用法用量不详、无药理作用说明等均可引起ADR。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共39例,占33.91%。除表2所列药物外,报道较多的药物还有刺五加注射液(14例)、藻酸双酯钠(3例)、猪苓多糖(2例)等。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ADR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3.1 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1 药物因素 复方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用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稀释使用时,溶媒的pH值可影响未知成分的稳定性;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分解、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2]。 3.1.2 护理及机体因素 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规范。如配伍不当、稀释用输液选择不当、加药方法不当、滴注速度过快、超大剂量使用、没有辨证施治等。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参麦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等与临床静脉注射剂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多且多已超标。 3.2 预防 (1)做好用药前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询问过敏史,给药前熟悉药物、明确用药目的。(2)掌握适应证、注意禁忌证。在使用CMI之前既要从现代医学观点明确其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也要从传统中医药理论角度考虑其适应证和禁忌证[3]。(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技术,避免病原、热源及微粒污染,应现配用[4]。(4)加强用药的观察与监测。对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动向患者介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出现不适立即报告。 [参考文献] [1] 张清文,孙雪峰.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1):57. [2] 汤启勋. 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观察[J]. 中国中药杂志,2005,24(1):57. [3] 张跃文. 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文献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 7(2):100. [4] 伍少雄.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7例报道[J]. 时珍国医用药,2004,11(5):466. (收稿日期:2009-06-17)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