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多中心随机对照探究
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多中心随机对照探究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7-0473-04
中图分类号:R 246.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的作用。方法:采用3中心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138例)、西药组(138例)。西药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药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电针水沟穴,观察治疗6小时后的疗效。结果:针药组可即刻升高血压,升压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尿量及呼吸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说明2组患者构成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表1 2组轻、中度休克患者构成情况比较 例(%)
表2 2组轻、中度休克患者基线指标比较 (X±S)
1.3 观察周期
根据休克的疾病特点,确立观察周期为6 h。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5、10、15、20、30 min,1、1.5、2、2.5、3、3.5、4、4.5、5、5.5、6 h记录休克患者的血压、神志、呼吸频率、心率及观察期内的尿量情况。如果休克症状解除时间或抢救无效死亡时间小于6 h,则观察周期止于其时间点。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针药组予针刺水沟穴,用重雀啄手法。使用直径0.30 mm、长40 mm瑞琪尔牌一次性针灸针,向上斜刺8~20 mm,持续1 min,其后采用国产LH202H型电针仪,以频率为2~5 Hz、强度8 mA、疏密波、电压为7 V脉冲电流的电针刺激。将输出电极的一端夹在水沟穴处的针柄上,另一端使用自贴皮肤电极作为无关电极贴于左面颊处。留针1 h出针,30 min前为单纯针刺治疗,30 min后予西医常规治疗。
2.2 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确诊为休克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予平卧吸氧、止痛镇静、保暖、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呼吸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②补充血容量,如6%羟乙基淀粉液500 mL静脉点注;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予以拟交感胺类药物多巴胺10μg/kgmin静脉泵入。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方法
因目前休克尚无明确的好转标准,故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规定的治愈标准以及笔者的临床实践,并经本专业专家认定,自拟标准如下。显效:血压恢复正常,收缩压≥90 mmHg,尿量每小时在30 mL以上。升高血压起效时间≤0.5 h,休克临床征象消失。有效:(1)尿量每小时在30 mL以下,升高血压起效时间≤0.5 h,收缩压或≥90 mmHg;或尿量每小时30 mL,升高血压6 h内起效,且收缩压≥90 mmHg。休克临床征象改善。(2)尿量每小时在30 mL以上,升高血压起效时间≤0.5 h,收缩压90 mmHg;或尿量每小时≥30 mL,升高血压起效时间0.5~6 h,且收缩压或≥90 mmHg;或升高血压起效时间≥6 h,收缩压≥90 mmHg,但尿量每小时≥30 mL。休克临床征象改善。无效:治疗6 h内升高血压未起效,尿量每小时仍30 mL,休克症状无缓解。
3.2 治疗结果
(1)2种疗法对血压影响的比较见表3、表4。
表3 2组轻、中度休克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收缩压比较 (X±s,mmHg)
表3提示,从治疗即刻到治疗6 h,针药组各时点收缩压均高于西药组,且各时点2组收缩压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治疗即刻到治疗30 min段为单纯针刺时间,未予药物,说明电针水沟穴具有即刻升压效应。
表4 2组轻、中度休克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舒张压比较 (X±s,mmHg)
表4提示,从治疗即刻到治疗6 h,针药组各时点舒张压均高于西药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治疗即刻到治疗30 min段为单纯针刺时间,未予药物,说明电针水沟穴具有即刻升压效应。
(2)2组轻、中度休克患者疗效比较见表5、表6。
表6经统计学处理,轻度针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χ2=2.892,P0.05),中度针药组疗效亦优于西药组(χ2=5.415,P0.001)。
(3)2组不同类型休克患者疗效比较见表7。
4 讨论
中医学文献中没有休克的名称,但从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特点而言,与“厥证”“脱证”关系密切。《伤寒论》中高度概括了“厥证”的病机,即“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并且指出了“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的症状特点。而“脱证”是指阴阳气血津液虚极的一种状态。厥为脱之轻,脱为厥之变,厥急脱危,临床上可转化,因之联系密切,故合称厥脱证。
水沟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又名人中(《肘后备急方》)、鬼宫、鬼客厅(《备急千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肃省精神疾病现状调查及展望.doc
- 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doc
- 甘草甜素抗肝星状细胞增殖相关机制探究.doc
- 甘草泻心汤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doc
- 甘草甜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体外探究.doc
-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探究.doc
- 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无黄疸型肝损害对照探究.doc
- 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病临床评价.doc
- 甘露消毒饮加减治疗夏日便秘.doc
- 甘露醇在脑血管意外作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