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docVIP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时易出现动、静脉血栓,但约10%患者可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深静脉血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093-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难治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可损害多个系统,如皮肤、关节、肌肉、骨骼、脑、心、肺、肾等,其血清中包含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可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SLE患者中也仅有61%伴有抗磷脂综合征[1],有约10%的患者可发生周围血管病变[2]。现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1周”而就诊。患者于2006年10月25日无任何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麻木,自以为受凉,未在意。自行于家中热敷,无明显效果。2006年10月28日,患者感左下肢肿胀,麻木加重,并感疼痛,在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做彩超示左?静脉内血栓形成,给予活血化瘀药,休息,抬高患肢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于2006年11月1日住院。患者既往于2002年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史,入院时口服强的松7.5 mg。入院后查体显示,体温:37.9℃,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平稳,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率:104次/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下肢较右下肢增粗,可凹性浮肿阳性,皮温高。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140 mm/h。抗磷脂抗体阴性,胸片无异常。彩超示左?静脉内血栓形成。入院初步诊断:?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奥扎格雷钠静脉点滴,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阿奇霉素抗炎治疗,强的松加量至15 mg,每日1次,口服,辅以卧床休息,抬高左下肢等对症治疗。3日后患者左下肢胀痛减轻,体温正常。尿激酶静点1周,奥扎格雷钠及阿奇霉素静点2周后,复查下肢血管彩超:?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瞩其继续口服强的松、潘生丁及蚓激酶,监测凝血四项指标。平时日常活动左下肢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 随访4年,患者恢复较好,左下肢偶尔轻微肿胀。复查下肢彩超示左?静脉管壁不均匀增厚、毛糙,左?静脉瓣功能不全(轻度)。 2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人体的自稳平衡网络失衡所致,而并非由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结构出现缺陷[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雌激素及病毒感染有关。体内具有遗传倾向的人,在环境因素和雌激素的影响下,使外来抗原引起B细胞活化,产生大量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造成组织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以低热、乏力、面部红斑、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病情严重时可累及脑、心、肺、肾及神经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因此而住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为一方面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期,活动期体内狼疮性抗凝血酶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均较高。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另一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使血脂异常升高,还会增加血液凝固性,刺激血小板生长期使用,这些诱因使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故而发生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十分复杂,Virchow描述了3个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即血管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瘀滞及血液高凝状态[4]。与上述病因有关的情况都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血液瘀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在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这就是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它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5]。但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的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还有难度,仍要通过早期观察,动态测量下肢周径,静脉压和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系统性红斑狼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