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中职)
散文是文学世界中一片最自由、最舒展的天地。作者笔下的一方荷塘,一抔泥土,一尺画轴,一处历史遗迹,都能拨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想象、感悟与思考。欣赏散文有许多不同的着眼点,但散文的形象、散文的意境、散文的语言无疑是我们欣赏的重点。 《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描写的月下荷塘,如诗如画、清远韵幽,为内心“颇不宁静”的人创造出一个感觉是个“自由的人”的境界。 本文写于1927年7月。这一年,中国连续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蒋介石公然背叛了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具有民主思想的朱自清先生处于彷徨与苦闷中。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因为“妻子儿女一大家,都只靠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文中所说的“颇不宁静”,就是他既想“超然”又欲“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是他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处境的苦闷。 写 作 背 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等是他散文中的名篇。 作者简介 1948年6月28日,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同年8月21日,病逝于北京。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是“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带上门 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江南旧俗 回家 心中颇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不宁静 思乡愁 理清课文脉络和作者的感情线索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点明颇不宁静的心情,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 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的轮廓和氛围,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含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第三部分 (第4~6自然段) 细腻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重点) 第四部分 (第7~8自然段) 回忆江南采莲的旧俗,表现对江南的怀念,再一次含蓄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表现了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 田田 羞涩 袅娜 下列选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拟人:“袅娜”写出盛开的花的姿容曼妙;“羞涩”写出打朵之花含苞待放、妩媚动人。 B.排比:“明珠”写在淡月的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星星”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美人”写从水中生长出的花朵纯洁、娇羞的美态。 C.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化嗅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真切、新奇,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D.比喻:作者把“出水很高的叶子”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荷叶姿容之美 B项为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想戟。) 通感(移觉):是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沟通,有时也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 红杏枝头春意闹 寺多红叶烧人眼 蓝田日暖玉生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第5自然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