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 质 科 学
2009年 10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4(4):1083—1093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1 1,2 1
邓起东 高 翔 杨 虎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2.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杭州 310027)
摘 要 张文佑院士是我国最杰出的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他提出和倡导的地质构
造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及断块构造理论符合当代构造地质和构造运动研究的新方向。
断块构造是地球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板块构造是全球范围内的岩石圈构造,是最高一级的
岩石圈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是现今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它既控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和地震
活动带的分布,也控制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差异。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在构造变形和运动
场中的不连续变形带,应力在此释放,应变在此局部化,位移在此发生,其差异活动最为强烈,
因此,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强震发生带,其活动性质会控制震源断层的特性。大地震孕育和发生
在边界活动构造带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其成核的构造和物理过程尚需深入进行研究。要特别
注意断块整体性活动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断块的这种整体性活动与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
主体地区分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活动构造研究中,要把断块的整体性活动与活动构造带的
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关键词 纪念 断块构造 活动断块 地震活动
中图分类号:P313,P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9)04-1083-11
1 前 言
张文佑院士是我国最杰出的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家,他倡导地质构造的力学分
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早在20世纪中叶,他就提出断块构造这一著名的大地构造理论,
并应用这一理论对我国和全球大地构造进行研究,主编了我国大地构造图(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1959a,1995b;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1966;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编图组,1974;张文佑,1983),出版了《断块构造导论》专著(张文
佑,1984)。断块构造理论在石油地质、地震地质和矿产地质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并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张文佑等,1977;丁国瑜等,1979;邓起东,1980,华北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1982)。20世纪60年代初,本文第一作者大学毕业后即在张文佑院士领导下
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工作,得到先生的教导和帮助,曾蒙先生推荐,
拟派去法国学习,先生还亲自遴选了研究生导师,只是因文化大革命未能成行,但后来在
开展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时致力于我国新生代和晚第四纪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
动研究(邓起东,1980;邓起东等,1994,2002)。80年代,马杏垣等(1989)和丁国瑜等
(1991)在其《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和《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中提出活动亚板块和构
邓起东,男,1938年2月生,院士,研究员,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专业。Email:qddeng@yahoocomcn
2009-06-20收稿,2009-07-06改回。
1084 地 质 科 学 2009年
造块体概念。近年来,张培震等(2003)提出活动地块概念。这些都是断块构造在现代最
新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国活动断块划分和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
动的关系进行讨论,并对全球现代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作一简要的叙述,以纪念
张文佑院士诞辰 100周年及深切怀念这一位令人敬仰的前辈科学家和导师。
2 断块构造和活动断块
张文佑院士把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结合起来,从线形构造研究和断裂构
造研究,发展到断裂体系研究,进一步发展到断块构造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
已提出“断块、台块、块断带、断褶带”等概念,勾绘了中国大地构造的“断”和“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愉景湾服务管理有限公司DISCOVERYBAYSERVICES.PDF
- 意外事故-安盛天平.DOC
- 感受与恐龙.PDF
- 感觉金华的双龙洞怎样.PPT
- 慈济技术学院承揽商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办法-高苑科技大学.DOC
- 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LI500P0-Q25LM0-LIU5XH115Turck.PDF
- 慢跑课程大纲.DOC
- 戏曲起源与文化的积层问题导引:1如何从起源看戏曲文化的.DOC
- 成为合格自由潜水员-PADI.PDF
- 感染性:病毒细菌-赣南医学院.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