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1,2014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 及其当代价值 郦 全 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 要:传统技术以自然认知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技术活动中,认知与价值评价相融合,具身认 知和默会知识得到强化。这些认知特征,加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形态,一方面促成了与民生直接相 关的实用技术的发达,另一方面则造成对看似无用的“奇技淫巧”的排斥或轻视,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理论理性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不过,在当下技术革命的新背景下,传统技术的这些认知特征以及相 应的观念值得再次重视。   关键词:传统技术;认知特征;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一代代先人所创获的传统技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并对世界 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诚然,在当今中国,萌发于西方的基于现代科学的技术,已在很大 程度上取代或超越了我们所曾拥有的大量传统技术。即便如此,在中国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许多 传统技术不仅依旧在发挥着它们的经济、社会或文化功能,而且其中所蕴涵的不少观念、知识和方法, 对于当代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或启发意义。 我们知道,从观念上说,技术是制作器物或提供服务的知识,而从过程上看,则是创造或运用这类 知识的认知与行动的统一体。因此,倘若想要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中国传统技术的特征、长处和局限,一 条基本的进路就是弄清这些技术得以产生、传承的认知活动及其实现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中,笔者 就试图沿着这条进路,对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实现机制及其当代价值作些探究。 一 传统技术的认知基础 就人类而言,技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标志。从认知的角度看,所谓技术,就是人在与自然及社 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运用自身的心智能力,将所创获的知识“写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并且通常以 ① 内隐的方式将这些程序物化于物质客体。 这些客体就是技术产品,它们通过实现程序来履行特定的 功能,从而为人自身的生存和进化服务。而历史地看,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期间曾发生革命性 的变化,粗略地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个阶段。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心智编写技术程序基 本上基于自然认知,相应的技术通常称为传统技术;而现代技术则主要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是科 学原理和理论的具体应用。为了探究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我们有必要通过与科学认知相比较, 先来阐明传统技术所基于的自然认知的基本内涵和性质。 由于技术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基本认知和实践活动,因而可以合理地假定,其中存在着跨文化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64)的阶段性成果。 ① 笔者曾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可见郦全民:《用计算的观点看世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0—195页。 2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 ① 普适的认知和行动结构。 我们认为,所有传统技术以自然认知为基础。一般地,可以将产生经验常识 的认知过程叫做自然认知,以区别于导致近代科学产生的科学认知。那么,与科学认知相比,自然认知 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在获取外在世界的信息时,基本上是依仗自身 的感觉器官,因而,形成的知觉经验、行动技能等知识与自然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与此相 对照,科学认知则是常常借助于观察和测量仪器,由此,一方面不断地扩展人类获取外在世界信息的范 围,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仪器来检验假设,从而大大地超越了基于人的感官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因此,自 然认知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基于人的生物感官来获取和确认周围环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