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谓任务中心
心裡暨社會學派 問題解決學派 一九五零年,創始人為波爾曼(Perlman)女士。 個案工作的目標 主要目標在於幫助個人或家庭,應付目前案主不能克服的問題。 希望案主能從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較佳的問題解決能力。 四大行動要素 一個人(person)為一個問題(problem)所困擾,而向特定地點 (place)尋求時,該處社會工作者會運用一套助人過程(process)來增強案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供問題解決所需的資源,以求解決案主的問題。 波爾曼認為還可以加上兩個P: 1.專業人員(professional person) 2.機會的供應(provisions of opportunities) MCO理論:托爾的影響 一、案主的動機(M) 二、案主的能量(C) 三、機會(O) 問題解決模式(三種途徑) 引導、增強案主尋求改變的動機。 進一步發揮和演練案主的心理、情緒和行動能量。 提供案主在解決或減輕問題時,所需的資源或機會。 行為修正學派 操作制約 Q:〝正增強〞與〝負增強〞如何分辨? 增強:在制約作用中,凡能使個體操作性反應的頻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正增強:當個體反應後在情境中出現的任何刺激,其出現有助於該反應頻率增加者。 負增強:刺激的消失有助於該反應頻率增加。 Q:〝負增強〞和〝懲罰〞如何分辨? 負增強:加強某種適當行為。 懲罰:制止某種不當行為。 主要概念 危機調適模式 危機的種類有哪五種並各舉例一種 1. 外在傷害性或情境性 2. 過渡性或發展性 3. 社會文化性 4. 存在性 5. 天然災害 何謂危機處遇的三個層級 第一級的危機預防 第二級的危機事件控制 第三級的減低受害程 說出一項危機理論的特性 1.危機的產生 2.當事者試著去因應,但無法克服危機,致使變成非常脆弱,容易受傷害 3.突發狀況的因素,使當事者手忙腳亂 4.危機情況持續發展 5.病態的認知與情緒反應 6.面對現實,但仍有過去的情結糾纏 7.危機處遇的時限性:設法在短期內解決案主的問題 8.預估案主的反應 9.抓緊機會,對症下藥 10.應付未來的挑戰 說出兩項助人者原則 強調及時接案與處理 盡速建立專業關係 積極的、主動採取行動 分析和評量危機的可能內在動力因素 確定協助的重點與達成的目標 提供實際的資訊和實質的支持 重點在於解決問題,減輕症狀 運用社會資源 鼓勵受助者表達感受、呈現症狀和憂慮 早期支持和介入,以恢復其能力與功能、培養自我獨立 何謂第二階段─三~六步驟 指認主要問題 處理感受和提供協助 探討各種可能的選擇 協助列出處遇目標和行動計畫 任務中心取向 何謂任務? 個人解決問題所需要之努力或行動表現,亦即特殊的問題解決行為。 何謂任務中心? 任務中心取向認為任務是案主之目標和行動,故任務為案主所同意試圖去解決之題。 任務中心取向的特性: 一、簡短: 界定問題,確定目標。 二、有時限: 強調時間的效率與節約經濟資源,以有效協助案主達成目標。 舉出問題類型有哪幾點? 1.人際衝突 2.社會關係中的不滿足 3.與正式組織有關的問題 4.角色執行困難 5.決策問題 6.反應性情緒壓力 7.資源不足的問題 8.未被歸類的心理及行為問題 任務中心實務工作過程的溝通架構分為二種 系統性架構 : 助探討案主問題、確認標的問題、任務行程、設定時間限度、實踐任務及有效的結束。 反應性架構:案主回饋、案主的自我表達、使案主感到被接納、以及讓案主能了解與運用社會工作者的助力。 任務中心最早由誰提倡的? 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學瑞德(Reid)與艾布斯汀(Epstein)所提倡的,兩人因此就試圖以短期個案輔導的方式,發展一個周詳、有系統、並且有效的處遇模式。 生態系統 Bronfenbrenner(1979)借用哪三種生態系統觀點? 生態變遷(ecological transition) 互惠活動(reciprocal activity) 環境的巢狀系統(hierarchical and nested structures constituting of the environment) 生活模型(life model) Germain Gitterman 於1996提出大致包含三組相互關連的觀念: 人與環境的調和程度 環境的品質 生活中的問題 強調社工實務干預焦點應將個人置於其生活場域(life space) 。 重視個人的生活經驗、發展時期、生活空間與生態資源分佈等有關個人與環境的交流互動。 從生活變遷、環境品質與調和程度三層面間來引導社會工作的實施。 生態系統的四層次 Bronfenbrenner提出人類發展公式 D(發展) = f (P?E) 為強調「人在情境中」的發展函數,主張個人的發展是主動的、有目標及有目的性的,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类学程说明会 - 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ppt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高上社工师.pdf
- 人际交往的心态.ppt
- 人类行为发展理论.pdf
- 人际信任、自尊、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pdf
- 人资策略伙伴职能之研究 - 中华劳动与就业关系协会.pdf
- 人际传播学存在的意义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ppt
- 人际歧视与员工建言:一个多重链式中介模型的构建与 - 中国智库索引.pdf
- 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ppt
- 什么是网路成瘾症呢 - 大叶大学学生事务处.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