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恋型态对网路他人信任感与网路自我确定度之影响 - 资讯社会研究
資訊社會研究 (9)
頁 325-342 ,2005 年 7月
依戀型態對網路他人信任感
與網路自我確定度之影響
吳佳煇 林以正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tw i890@.tw
摘 要
過去研究顯示不同依戀特質者對自我與他人概念具有不同的內
涵,然而在具有不同人際模式的虛擬世界中,個人的依戀特質是否仍
影響個體理解自我與他人的概念呢﹖本研究採問卷法,共測量了 193
位參與者之依戀特質、網路人際信任感以及網路自我確定度,利用群
聚分析將受試者分為安全、逃避以及焦慮依戀三組後,進行網路他人
信任感與網路自我確定度的多變量變異數分數。研究結果顯示,在網
路他人信任感方面,安全與焦慮依戀者,比起逃避依戀者,較容易信
任網路他人;而在網路自我確定方面,安全依戀者則比逃避與焦慮依
戀者高。此研究結果指出,不同依戀型態的網路使用者,也會將其對
應的內在運作模式信念運用在網路情境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儘管真
實與虛擬世界在人際互動的基礎環境上具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個人本
身所具有的依戀特質,仍具有跨真實與虛擬情境的穩定性,影響個人
在真實與虛擬世界中對自我與對他人的理解與看法。
關鍵詞:成人依戀型態、信任感、自我確定度、網路
[收稿]2004/12/13; [初審]2005/04/01; [接受刊登]2005/05/27
326 資訊社會研究 (9)
一、序論
(一)前言
眾所週知,網路世界提供了一個嶄新且迥異於日常生活的人際互
動環境,其中又以網路匿名性(anonymity )、互動時間的主控性(control
over the time of interactions )以及個人外貌與空間限制重要性的減低
(reduced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physical distance )等因
素,被視為造成網路人際互動行為與平時人際互動行為差異的主要因
素(McKenna Bargh, 2000 ),而有關網路人際互動行為的研究也多
半強調網路環境的特性對人際互動行為的影響。
然而,網路環境真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本質嗎﹖事實上,網路對
人際互動的影響並不如一般所想像的那樣強烈(Tyler, 2002 )。雖然網
路人際互動行為可能會因為網路環境的特性而與現實人際互動行為
有所差異,但個人行為的展現卻也並非完全受制於所處環境的影響。
個人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期待及目標等個人因素,也會影響個人的行
為表現,尤其當網路環境解除了許多現實生活上的限制,提供一個較
為自由與解放的環境時,或許更有可能強化個人特質對於網路行為表
現的影響。而本研究將以依戀理論為架構,展示不同依戀類型者在網
路上的自我概念與他人概念也會具有如依戀理論所描述的差異,藉以
闡述個人特質對網路經驗的影響。
(二)文獻探討
根據依戀理論(Bowlby, 1969 )所言,個人從早期與主要照顧者
的互動經驗中,會逐漸形塑對自我的看法(例如,自己是否值得他人
關懷)與對外在他人的預期(例如,他人是否可信賴),並逐漸發展
為一個穩定的認知基模(schema ),稱為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 ),而此認知模式會將早期依戀經驗所習得的自我與他人概念持
續應用在日後生活中,進而影響日後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互動表現。換
言之,內在運作模式是個體用於理解人我關係的一個人際互動理論
(Shaver, Collins Clark ,1996),當個人進入一段新的人際關係或是
面對一個新的人際互動情境時,其所表現出的人際互動行為與心理感
依戀型態與網路信任感、自我確定度 327
受都會受到內在運作模式的影響。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 第16题谈“等效电阻法”的应用 - 物理通报.pdf
- 从‘同性恋认同历程’谈女同志的现身压力与因应策略.pdf
- 什么是现代饭店管理.ppt
- 介面物件.ppt
- 从“大思想”谈起 (神经信息学理论讨论之1) 童勤业 1引言 欧共体在2013 .doc
- 从“焦虑性抑郁症”概念解析抑郁障碍的复杂性.pdf
- 从“三项基本功”到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ppt
- 从“译”到“翻译”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pdf
- 什么是专利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doc
- 从了解自己的头脑到活出健康的人生:对脑失智及失忆的认识.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